文章責編:liangliyan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 高考 中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外語| 四六級 職稱英語 商務英語 公共英語 資格| 公務員 報關員 銀行 證券 司法 導游 教師 計算機| 等考 軟考
工程|一建 二建 造價師 監理師 咨詢師 安全師 結構師 估價師 造價員 會計| 會計證 會計職稱 注會 經濟師 稅務師 醫學| 衛生資格 醫師 藥師 [更多]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計算機網絡發展簡史
A)名詞解釋:
(1) 計算機網絡:地理上分散的多****立自主的計算機遵循規定的通訊協議,通過軟、硬件互連以實現交互通信、資源共享、信息交換、協同工作以及在線處理等功能的系統。(注解:此條信息分為系統構成+5個系統功能)。
(2) 計算機網絡發展的3個時代-----第一個時代:1946年美國第一臺計算機誕生;第二個時代:20世紀80年代,微機的出現;第三個時代:計算機網絡的誕生以及應用。
(3) Internet的前身:即1969年美國國防部的高級計劃局(DARPA)建立的全世界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rnet。
(4) 分組交換:是一種存儲轉發交換方式,它將要傳送的報文分割成許多具有同一格式的分組,并以此為傳輸的基本單元一一進行存儲轉發。
(5) 分組交換方式與傳統電信網采用的電路交換方式的長處所在:線路利用率高、可進行數據速率的轉換、不易引起堵塞以及具有優先權使用等優點。
(6) 以太網:1976年美國Xerox公司開發的機遇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CSMA/CD)原理的、用同軸電纜連接多臺計算機的局域網絡。
(7) INTERNET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69年INTERNET的前身ARPANET的誕生到1983年,這是研究試驗階段,主要進行網絡技術的研究和試驗;從1983年到1994年是INTERNET的實用階段,主要作為教學、科研和通信的學術網絡;1994年之后,開始進入INTERNET的商業化階段。
(8) ICCC:國際計算機通信會議。
(9) CCITT: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
(10)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
(11) OSI網絡體系結構: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