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基礎知識 | 經濟基礎理論 | |
工商管理 | 農 業 | |
商業管理 | 商業營銷 | |
稅 務 | 物 資 | |
財 政 | 金 融 | |
保 險 | 郵 電 | |
水路運輸 | 公路運輸 | |
鐵路運輸 | 人力資源 | |
房 地 產 | 旅 行 社 | |
價格管理 | 飯店管理 | |
工商行政 | 建筑經濟 |
12、經濟發展比經濟增長具有更廣的外延,它不僅包括經濟增長,還包括伴隨著經濟增長而出現的:
①技術進步
②結構優化
③福利改善
④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進一步和諧
13、一個國家的長期經濟增長主要取決于:
①生產要素的投入量
②生產要素的效率
14、影響生產要素效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①技術進步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②制度創新
③知識積累和人力資本的增進
15、新增長理論的代表模型是指:
①羅默增長模型
②盧卡斯增長模型
③斯科特增長模型
16、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核心是通過( )來提高生產要素的效率。
①技術進步
②制度創新
③管理的改善
17、為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必須:
①加快實現高技術產業化,實現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
②增加教育投入③深化體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8、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一國處于景氣上升階段時,經濟上可能出現的一般特征是:
①市場需求旺盛,就業機會增加
②投資持續增長,產量不斷擴大
③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9、經濟運行出現周期性波動的一般原因或根源是:
①它根源于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的某些特點
②經濟結構的變動和經濟政策的影響
③乘數和加速數相互作用的結果
④隨機力量的沖擊
20、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一國處于景氣下降時,經濟上可能出現的一般特征是:
①投資需求下降,失業增加
②居民收入水平下降,消費需求不足
③市場疲軟,產品滯銷
21、政府平抑經濟波動的需求管理政策是指:
①財政政策
②貨幣政策
22、刺激長期經濟增長的經濟政策是指:
①促進技術進步的政策
②增加勞動供給的政策
③刺激資本形成的政策
六、市場機制的有效性與市場失靈
單選:
1、當居民和廠商分別實現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并且整個經濟的價格體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求都相等時,經濟就處于(瓦爾拉斯均衡)的狀態。
2、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的條件是(市場處于完全競爭的狀態)。
3、不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物品通常被稱為(純公共物品)。
4、市場機制是一種利益調節機制,它只有在(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方面才能起完全的調節作用,才真正具有效率。
5、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競爭性的物品屬于:公共物品。
6、某化工廠在其生產過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并因此導致了附近糧食大幅度減產,但該廠卻不對農民進行相應的賠償,這種現象的存在,通常被稱為:負外部性。
7、消除外部性的最重要的現代方法是:明晰產權。
8、解決公共物品生產的一種較好的方法是:政府生產公共物品。
多選:
9、市場機制調節經濟運行的顯著特征是:
①市場機制的運行動力來自市場主體對自身利益的追求
②市場機制對資源的配置是自動進行的
③市場機制通過價格信號向微觀經濟主體傳遞信息
④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決策由市場主體自主分散地作出
10、市場機制調節經濟運行的長處表現在:
①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調動經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②能夠在大多數領域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③可以自動地實行優勝劣汰,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
11、在下述備選答案中,正確的選項是:
①外部經濟的存在,通常會使市場主體的活動水平低于社會所需要的水平
②外部不經濟的存在,會給其他經濟主體帶來巨大損失
③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的存在,都意味著資源配置未能達到最優
④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產權不清晰引起的
12、在下述( )情況下,市場機制是失靈的或不能充分發揮其調節作用,從而無法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
①外部經濟的存在
②外部不經濟的存在
③公共物品的生產
④壟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