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基礎知識 | 經濟基礎理論 | |
工商管理 | 農 業 | |
商業管理 | 商業營銷 | |
稅 務 | 物 資 | |
財 政 | 金 融 | |
保 險 | 郵 電 | |
水路運輸 | 公路運輸 | |
鐵路運輸 | 人力資源 | |
房 地 產 | 旅 行 社 | |
價格管理 | 飯店管理 | |
工商行政 | 建筑經濟 |
第二節、商業銀行與金融市場
1 、商業銀行的性質與組織形式
1)性質:商業銀行是最典型的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主要以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形式為工商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并辦理結算業務的金融企業。
商業銀行特征:經營目標盈利化(比較央行而言)、資金融通的企業(比較一般企業而言)、業務活動廣泛(比較非金融機構而言)。
2)組織形式
按機構設置分:單一銀行制(美國州立銀行);總分行制(英國銀行模式)
按業務經營范圍分:專業化銀行(分業經營),商業銀行只能吸收存款和發放短期工商貸款包括貼現商業票據;綜合銀行制(全能銀行)
2 、商業銀行主要業務
1)負債業務:資金來源有自有資金(成立時發行股票所籌集的股本以及公積金、未分配利潤)和外來資金。外來資金包括: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存款業務創新)、借款業務(再貼現或向中央銀行借款;同業拆借;發行資本債券;國際貨幣市場借款,結算過程中短期資金占用)
2)資產業務:票據貼現(形式是票據的買賣,實際是信用業務)、貸款業務、投資業務(銀行的投資主要是指證券投資,不許做股票買賣。)
貸款業務:以用途為標準分:資本貸款(設備更新和新添固定資產);商業放款(原材料和交易);消費者信貸(消費為目的的個人)。
按歸還期限劃分:短期(一年以內);中期(1-5年);長期(6年以上)。
按貸款條件劃分:A、信用放款;B、擔保放款:保證貸款(第三人承擔)、抵押放款(財產做抵押)、質押放款(財產做質押)。
3)中間業務:結算業務(現金結算和 轉帳結算:轉帳結算是主要的。支票、匯票、信用證)、信托業務(資金和財產)、租賃業務(融資性租賃和經營性租賃)、代理業務、咨詢業務
3 商業銀行的管理
1)管理原則:盈利性(首要原則)、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與流動性成反比。安全性與流動性成反比。
2)發展歷程:資產管理(商業銀行管理的中心環節,決定著銀行的利潤和發展。)——商業銀行的負債管理——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
資產管理內容:儲備資產管理(一線儲備是指無收益的現金,二線儲備是短期有價證券),貸款管理(期限結構管理,貸款質量管理)。
負債管理主要思想:變被動負債為主動負債,以借入資金的方法來保持銀行的流動性,改變對負債的成本觀念,創新金融工具。
負債管理內容:改變經營方針,調整負債結構。規避金融監管,創新金融工具。到國際市場籌措資金。利用同業拆借市場籌措資金。
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圍繞回避利率波動風險而進行的,核心是利率管理,主要內容是對凈利差的管理和利率敏感性缺口率的管理。
二、有價證券的定價。交易價格主要依據貨幣的時間價值即未來收益的現值確定。
1、債券收益率的計算方法:
債券的投資收益包括利息、價差和利息再投資所得的利息收入。這是名義收益。
名義收益=面值*持有年數*債券年利息+價差+利息再投資收入。
實際收益(剔除了通貨膨脹或價格指數)=名義收益 / 價格指數
名義收益率=年利息收入/債券面值*100% (只有在發行價格等與面值時名義率=實際率)
即期收益率=年利息收入/投資支出*100% (指投資者當時所獲得的收益與支出的比率)
持有期收益率=[年利息+(賣出價格-買入價格)/持有年數]/買入價格*100%
2、債券定價方法:需要的變量有預期現金流量的估計值以及應計收益率(由市場上可類比債券收益情況的調查所決定)的估計值。“可類比”指的是具有相同信用等級和同樣到期日的不可贖回債券。對于不可贖回債券,現金流量包括到期日前定期支付的利息以及到期日時的票面值。應計收益率以年利率表示。
債券價格由半年期利息的現值和票面價值的現值組成。P=∑C/(1+r)^t+M/(1+r)^t P=價格,n=期間數(年限數的2倍),C=半年期利息,r=每一期的利率(年收益率除2),M=票面值,t=償還次數。
根據此公式可以發現債券特征:其價格的變化方向與其要求的收益率變化的方向相反。
原因是債券的價格就是現金流的現值,當要求的是收益率增加時,現金流的現值變減少,價格因此便下跌。而當要求的收益率減少時,現金流的現值增加,債券價格便上漲。
3、股票定價方法:
1)股利貼現模型。是用于計算普通股內在價格的模型。是假定未來的股利增長模式是可預計的,還假設事先確定了貼現率。普通股定價基礎是股利。股利包括股票持有人的全部現金流量,也包括股票被購回時付給持有人的款項。
2)市盈率法(公司每股價值=每股凈收益 * 平均市盈率)
優點:A、可以直接應用于不同收益水平的股票價格之間的比較。B、適用于在某段時間內沒有支付股息的股票。C、所涉及的變量預測更為簡單。
缺點:A、理論基礎薄弱。B、只能決定股票市盈率的相對大小。
三、金融市場
1、金融市場運行機理:“時間差”與“空間差”不同單位、部門之間的余缺調劑
2、金融市場效率(發揮以資本的合理運動為前提):金融市場實現金融資源優化功能的程度:1)金融市場以最低交易成本為資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資源的能力;2)金融市場的資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資源向社會提供有效產出的能力
3、有效市場理論。(法瑪)。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獲得(利用)的信息,每一種證券價格都永遠等于其投資價值。分三類:
A、弱型效率(歷史資料對價格變動無影響)。
B、半強型效率(公開發表的資料對價格變動無影響)。
C、強型效率(所有相關信息無影響,證券價格充分、及時地反映了與證券有關的所有信息)。
4、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
1)、貨幣市場-短期資金周轉資金余缺的調劑:同業拆借市場(資金用于彌補短期資金不足、票據清算的差額以及解決臨時性資金短缺需求。倫敦)、回購市場、商業票據市場、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參與者:貨幣市場基金、商業銀行、政府和其他金融機構)、短期政府債券市場、貨幣市場基金市場(高質量的證券組合、有限制的存款帳戶,投資者可以簽發以其基金帳戶為基礎的支票來取現或進行支付、法規限制較少,可以繞過存款利率最高限額的金融創新。)
2)、資本市場-長期貨幣資本供應,投資方面的需要: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是實現并優化投資與消費的跨期選擇。
A、 股票市場。分為發行市場(一級市場)和流通市場(二級市場)。發行市場是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的市場(參與者包括上市公司、投資者、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流通市場是已發行的股票在投資者之間進行轉讓的時常(參與者是投資者群體)。場外交易市場也叫柜臺交易市場。股價指數的漲跌并不反映具體某只個股的漲跌方向。代表有美國道。瓊斯股票、英國倫敦金融時報指數。
B、 債券市場。證券流通市場:滬深證券交易所、銀行間交易市場和證券經營機構柜臺交易市場。
C、 投資基金市場。專家理財。
5、當代金融中介與金融市場相互滲透發展的趨勢。
中介與市場在金融產品的提供上是競爭的,而技術進步與交易成本的持續下降加劇了競爭的強度。金融中介(如銀行)正在被金融市場的制度性安排所替代。金融中介的存在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的緣故。交易成本的增加將縮小市場范圍,加大金融中介的規模,交易成本的下降和不對稱信息的改善,金融中介將會萎縮,是相互替代關系。宏觀上為互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