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基礎知識 | 經濟基礎理論 | |
工商管理 | 農 業 | |
商業管理 | 商業營銷 | |
稅 務 | 物 資 | |
財 政 | 金 融 | |
保 險 | 郵 電 | |
水路運輸 | 公路運輸 | |
鐵路運輸 | 人力資源 | |
房 地 產 | 旅 行 社 | |
價格管理 | 飯店管理 | |
工商行政 | 建筑經濟 |
2006年經濟師《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考試大綱(初級)
第一章 貨幣形態的發展和貨幣流通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考試,檢驗考生對貨幣形態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各種形態的貨幣基本概念的熟悉、理解的程度;檢查考生對貨幣流通概念、形式掌握的情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考察考生對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理論的了解和掌握;考察考生對現代信用貨幣流通條件下貨幣流通的基本表現形式即貨幣均衡、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的了解和掌握。通過考試,促使考生提高貨幣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水平,學會分析貨幣流通現狀,加強執行國家貨幣政策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考試內容
(一)貨幣形態的發展演變
熟悉貨幣由足值貨幣向信用貨幣的發展演變過程。了解足值貨幣、信用貨幣的基本概念,掌握足值貨幣、信用貨幣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形式。熟悉信用貨幣在現代的發展變化,了解經濟中現代信用貨幣與國家曾直接發行的紙幣的區別與聯系,進而掌握現代信用貨幣范圍的擴大及其狹義貨幣與廣義貨幣的概念。掌握狹義貨幣與廣義貨幣的層次劃分及其發展變化的新情況。
(二)貨幣流通的概念和形式
了解貨幣流通的概念及其構成內容,熟悉貨幣流通的兩種形式——現金流通與存款貨幣流通概念和流通領域,了解我國人民幣現金與存款貨幣流通的關系,了解廣義貨幣流通渠道以及流通中廣義貨幣流通與銀行信貸的關系。
。ㄈ┴泿判枨蟮母拍罴捌錄Q定因素
了解貨幣需求的概念。熟悉費雪方程式和劍橋方程式內容及其相互關系。掌握馬克思貨幣需求理論內容;凱恩斯貨幣需求動機理論、貨幣需求函數及其特點;弗里德曼貨幣需求函數理論及其特點和意義。
。ㄋ模┴泿殴┙o的概念及其決定因素
了解貨幣供給的概念和口徑。熟悉決定貨幣供給的主要因素,進而掌握商業銀行信貸收支與貨幣供給量的關系;中央銀行信貸收支與貨幣供給量的關系;國家財政收支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
(五)貨幣流通狀況的表現形式
了解貨幣流通狀況的內涵。熟悉貨幣均衡概念。了解貨幣流通的三種狀況即貨幣均衡、通貨膨脹、通貨緊縮。進而掌握貨幣均衡的標志及其實現條件;掌握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類型及其治理對策;熟悉通貨緊縮的形成原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