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章 會計電算化概述 |
第 2 頁:第二章 會計軟件的運行環境 |
第 3 頁:第三章 會計軟件的應用 |
第 4 頁:第四章 電子表格軟件在會計中的應用 |
第三章 會計軟件的應用
【基本要求】
1.掌握會計軟件的應用流程
2.掌握會計軟件的初始化應用
3.掌握會計軟件主要功能模塊的應用,包括賬務處理、固定資產管理、工資管理、應付管理、應收管理、報表管理等模塊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軟件的應用流程
會計軟件的應用流程一般包括系統初始化、日常處理和期末處理等環節。
一、系統初始化
(一)系統初始化的特點和作用
系統初始化是系統首次使用時,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參數設置,并錄入基礎檔案與初始數據的過程。
系統初始化是會計軟件運行的基礎。它將通用的會計軟件轉變為滿足特定企業需要的系統,使手工環境下的會計核算和數據處理工作得以在計算機環境下延續和正常運行。
(二)系統初始化的內容
系統初始化的內容包括系統級初始化和模塊級初始化。
1.系統級初始化
系統級初始化是設置會計軟件所公用的數據、參數和系統公用基礎信息,其初始化的內容涉及多個模塊的運行,不特定專屬于某個模塊。
系統級初始化內容主要包括:(1)創建賬套并設置相關信息;(2)增加操作員并設置權限;(3)設置系統公用基礎信息。
2.模塊級初始化
模塊級初始化是設置特定模塊運行過程中所需要的參數、數據和本模塊的基礎信息,以保證模塊按照企業的要求正常運行。
模塊級初始化內容主要包括:(1)設置模塊控制參數;(2)設置模塊基礎信息;(3)錄入模塊初始數據。
二、日常處理
(一)日常處理的含義
日常處理是指在每個會計期間內,企業日常運營過程中重復、頻繁發生的業務處理過程。
(二)日常處理的特點
1.日常業務頻繁發生,需要輸入的數據量大;
2.日常業務在每個會計期間內重復發生,所涉及金額不盡相同。
三、期末處理
(一)期末處理的含義
期末處理是指在每個會計期間的期末所要完成的特定業務。
(二)期末處理的特點
1.有較為固定的處理流程;
2.業務可以由計算機自動完成。
四、數據管理
在會計軟件應用的各個環節均應注意對數據的管理。
(一)數據備份
數據備份是指將會計軟件的數據輸出保存在其他存儲介質上,以備后續使用。數據備份主要包括賬套備份、年度賬備份等。
(二)數據還原
數據還原又稱數據恢復,是指將備份的數據使用會計軟件恢復到計算機硬盤上。它與數據備份是一個相反的過程。數據還原主要包括賬套還原、年度賬還原等。
第二節 系統級初始化
系統級初始化包括創建賬套并設置相關信息、增加操作員并設置權限、設置系統公用基礎信息等內容。
一、創建賬套并設置相關信息
(一)創建賬套
賬套是指存放會計核算對象的所有會計業務數據文件的總稱,賬套中包含的文件有會計科目、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等。一個賬套只能保存一個會計核算對象的業務資料,這個核算對象可以是企業的一個分部,也可以是整個企業集團。
建立賬套是指在會計軟件中為企業建立一套符合核算要求的賬簿體系。在同一會計軟件中可以建立一個或多個賬套。
(二)設置賬套相關信息
建立賬套時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和核算要求設置相關信息。賬套信息主要包括賬套號、企業名稱、企業性質、會計期間、記賬本位幣等。
(三)賬套參數的修改
賬套建立后,企業可以根據業務需要對某些已經設定的參數內容進行修改。如果賬套參數內容已被使用,進行修改可能會造成數據的紊亂,因此,對賬套參數的修改應當謹慎。
二、管理用戶并設置權限
(一)管理用戶
用戶是指有權登錄系統,對會計軟件進行操作的人員。管理用戶主要是指將合法的用戶增加到系統中,設置其用戶名和初始密碼;對不再使用系統的人員進行注銷等操作。
(二)設置權限
在增加用戶后,一般應該根據用戶在企業核算工作中所擔任的職務、分工來設置、修改其對各功能模塊的操作權限。通過設置權限,用戶不能進行沒有權限的操作,也不能查看沒有權限的數據。
三、設置系統公用基礎信息
設置系統公用基礎信息包括設置編碼方案、基礎檔案、收付結算信息、憑證類別、外幣和會計科目等。
(一)設置編碼方案
設置編碼方案是指設置具體的編碼規則,包括編碼級次、各級編碼長度及其含義。其目的在于方便企業對基礎數據的編碼進行分級管理。設置編碼的對象包括部門、職員、客戶、供應商、科目、存貨分類、成本對象、結算方式和地區分類等。編碼符號能唯一地確定被標識的對象。
(二)設置基礎檔案
設置基礎檔案是后續進行具體核算、數據分類、匯總的基礎,其內容一般包括設置企業部門檔案、職員信息、往來單位信息、項目信息等。
(三)設置收付結算方式
設置收付結算方式一般包括設置結算方式編碼、結算方式名稱等。其目的是建立和管理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所涉及的貨幣結算方式,方便銀行對賬、票據管理和結算票據的使用。
(四)設置憑證類別
設置憑證類別是指對記賬憑證進行分類編制。用戶可以按照企業的需求選擇或自定義憑證類別。
憑證類別設置完后,用戶應該設置憑證類別限制條件和限制科目,兩者組成憑證類別校驗的標準,供系統對錄入的記賬憑證進行輸入校驗,以便檢查錄入的憑證信息和選擇的憑證類別是否相符。
(五)設置外幣
設置外幣是指當企業有外幣核算業務時,設置所使用的外幣幣種、核算方法和具體匯率。通常在設置外幣時,需要輸入幣符、幣名、固定匯率或浮動匯率、記賬匯率和折算方式等信息。
(六)設置會計科目
設置會計科目就是將企業進行會計核算所需要使用的會計科目錄入到系統中,并按照企業核算要求和業務要求,對每個科目的核算屬性進行設置。設置會計科目是填制會計憑證、記賬、編制報表等各項工作的基礎。
系統通常會提供預置的會計科目。用戶可以直接引入系統提供的預置會計科目,在此基礎上根據需要,增加、修改、刪除會計科目。如果企業所使用的會計科目與預置的會計科目相差較多,用戶也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設置全部會計科目。
增加會計科目時,應遵循先設置上級會計科目,再設置下級會計科目的順序。會計科目編碼、會計科目名稱不能為空。增加的會計科目編碼必須遵循會計科目編碼方案。
刪除會計科目時,必須先從末級會計科目刪除。刪除的會計科目不能為已經使用的會計科目。
第三節 賬務處理模塊的應用
一、賬務處理模塊初始化工作
(一)設置控制參數
在會計軟件運行之前,企業應該根據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來選擇相應的運行控制參數,以符合企業核算的要求。在賬務處理模塊中,常見的參數設置包括:憑證編號方式、是否允許操作人員修改他人憑證、憑證是否必須輸入結算方式和結算號、現金流量科目是否必須輸入現金流量項目、出納憑證是否必須經過出納簽字、是否對資金及往來科目實行赤字提示等。
(二)錄入會計科目初始數據
會計科目初始數據錄入是指第一次使用賬務處理模塊時,用戶需要在開始日常核算工作前將會計科目的初始余額以及發生額等相關數據輸入到系統中。
1.錄入會計科目期初余額
在系統中一般只需要對末級科目錄入期初余額,系統會根據下級會計科目自動匯總生成上級會計科目的期初余額。
在期初余額錄入完畢后,用戶應該進行試算平衡,以檢查期初余額的錄入是否正確。一般情況下,由于初始化的工作量較大,在日常業務發生時可能初始化工作仍然沒有完成,因此即使試算報告提示有誤,仍可以輸入記賬憑證,但是不能記賬。
2.錄入會計科目本年累計發生額
用戶如在會計年度初建賬,只需將各個會計科目的期初余額錄入到系統中即可;用戶如在會計年度中建賬,則除了需要錄入啟用月份的月初余額外,還需錄入本年度各會計科目截止上月份的累計發生額。系統一般能根據本月月初數和本年度截止上月份的借、貸方累計發生數,自動計算出本會計年度各會計科目的年初余額。
二、賬務處理模塊日常處理
(一)憑證管理
1.憑證錄入
(1)憑證錄入的內容
憑證錄入的內容包括憑證類別、憑證編號、制單日期、附件張數、摘要、會計科目、發生金額、制單人等。用戶應該確保憑證錄入的完整、準確。另外,對于系統初始設置時已經設置為輔助核算的會計科目,在填制憑證時,系統會彈出相應的窗口,要求根據科目屬性錄入相應的輔助信息;對于設置為外幣核算的會計科目,系統會要求輸入外幣金額和匯率;對于設置為數量核算的會計科目,系統會要求輸入該會計科目發生的數量和交易的單價。
(2)憑證錄入的輸入校驗
在憑證實時校驗時,系統會對憑證內容的合法性進行校驗。校驗的內容包括:
①會計科目是否存在,即會計科目是否是初始化時設置的會計科目;
②會計科目是否為末級科目;
③會計科目是否符合憑證的類別限制條件;
④發生額是否滿足“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憑證要求;
⑤憑證必填內容是否填寫完整;
⑥手工填制憑證號的情況下還需校驗憑證號的合理性。
2.憑證修改
(1)憑證修改的內容
憑證可以修改的內容一般包括摘要、科目、金額及方向等。憑證類別、編號不能修改,制單日期的修改也會受到限制。在對憑證進行修改后,系統仍然會按照憑證錄入時的校驗標準來對憑證內容進行檢查,只有滿足了校驗條件后,才能進行保存。
(2)憑證修改的操作控制
①修改未審核或審核標錯的憑證
②修改已審核而未記賬的憑證
③修改已經記賬的憑證
④修改他人制作的憑證
3.憑證審核
(1)憑證審核功能
審核憑證是指審核人員按照國家統一會計準則制度規定,對于完成制單的記賬憑證的正確性、合規合法性等進行檢查核對,審核記賬憑證的內容、金額是否與原始憑證相符,記賬憑證的編制是否符合規定,所附單據是否真實、完整等。
(2)憑證審核的操作控制
①審核人員和制單人員不能是同一人;
②審核憑證只能由具有審核權限的人員進行;
③已經通過審核的憑證不能被修改或者刪除,如果要修改或刪除,需要審核人員取消審核簽字后,才能進行;
④審核未通過的憑證必須進行修改,并通過審核后方可被記賬。
4.憑證記賬
(1)記賬功能
在會計軟件中,記賬是指由具有記賬權限的人員,通過記賬功能發出指令,由計算機按照會計軟件預先設計的記賬程序自動進行合法性校驗、科目匯總、登記賬目等操作。
(2)記賬的操作控制
①期初余額不平衡、不能記賬;
②上月未結賬,本月不可記賬;
③未被審核的憑證不能記賬;
④一個月可以一天記一次賬,也可以一天記多次賬,還可以多天記一次賬
⑤記賬過程中,不應人為終止記賬。
5.憑證查詢
在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中,用戶可以查詢符合條件的憑證,以便隨時了解經濟業務發生的情況。
(二)出納管理
出納主要負責現金和銀行存款的管理。出納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和資金日報表的管理,支票管理,進行銀行對賬并輸出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支票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支票的購置、領用和報銷。銀行對賬是指在每月月末,企業的出納人員將企業的銀行存款日記賬與開戶銀行發來的當月銀行存款對賬單進行逐筆核對,勾對已達賬項,找出未達賬項,并編制每月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過程。會計軟件中執行銀行對賬功能,具體步驟包括銀行對賬初始數據錄入、本月銀行對賬單錄入、對賬、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等。
(三)賬簿查詢
1.科目賬查詢
(1)總賬查詢
(2)明細賬查詢
(3)余額表
(4)多欄賬
(5)日記賬
2.輔助賬查詢
輔助賬查詢一般包括客戶往來、供應商往來、個人往來、部門核算、項目核算的輔助總賬、輔助明細賬查詢。在會計科目設置時,如果某一會計科目設置多個輔助核算,則在輸出時會提供多種輔助賬簿信息。
三、賬務處理模塊期末處理
賬務處理模塊的期末處理是指會計人員在每個會計期間的期末所要完成的特定業務,主要包括會計期末的轉賬、對賬、結賬等。
(一)自動轉賬
自動轉賬是指對于期末那些摘要、借貸方會計科目固定不變,發生金額的來源或計算方法基本相同,相應憑證處理基本固定的會計業務,將其既定模式事先錄入并保存到系統中,在需要的時候,讓系統按照既定模式,根據對應會計期間的數據自動生成相應的記賬憑證。自動轉賬的目的在于減少工作量,避免會計人員重復錄入此類憑證,提高記賬憑證錄入的速度和準確度。
1.自動轉賬的步驟
(1)自動轉賬定義
自動轉賬定義是指對需要系統自動生成憑證的相關內容進行定義。在系統中事先進行自動轉賬定義,設置的內容一般包括:編號、憑證類別、摘要、發生會計科目、輔助項目、發生方向、發生額計算公式等。
(2)自動轉賬生成
自動轉賬生成是指在自動轉賬定義完成后,用戶每月月末只需要執行轉賬生成功能,即可快速生成轉賬憑證,并被保存到未記賬憑證中。
2.常用的自動轉賬功能
(1)自定義轉賬
自定義轉賬包括自定義轉賬定義和自定義轉賬生成。自定義轉賬定義允許用戶通過自動轉賬功能自定義憑證的所有內容,然后用戶可以在此基礎上執行轉賬生成。
(2)期間損益結轉
期間損益結轉包括期間損益定義和期間損益生成,期間損益結轉用于在一個會計期間結束時,將損益類科目的余額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中,從而及時反映企業利潤的盈虧情況。
用戶應該將所有未記賬憑證審核記賬后,再進行期間損益結轉。在操作時需要設置憑證類別,一般憑證類別為轉賬憑證。執行此功能后,一般系統能夠自動搜索和識別需要進行損益結轉的所有科目(即損益類科目),并將它們的期末余額(即發生凈額)轉到本年利潤科目中。
(二)對賬
對賬是指為保證賬簿記錄正確可靠,對賬簿數據進行檢查核對。對賬主要包括總賬和明細賬、總賬和輔助賬、明細賬和輔助賬的核對。為了保證賬證相符、賬賬相符,用戶應該經常進行對賬,至少一個月一次,一般可在月末結賬前進行。只有對賬正確,才能進行結賬操作。
(三)月末結賬
1.月末結賬功能
結賬主要包括計算和結轉各賬簿的本期發生額和期末余額,終止本期的賬務處理工作,并將會計科目余額結轉至下月作為月初余額。結賬每個月只能進行一次。
2.月末結賬操作的控制
結賬工作必須在本月的核算工作都已完成,系統中數據狀態正確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因此,結賬工作執行時,系統會檢查相關工作的完成情況,主要包括:
(1)檢查本月記賬憑證是否已經全部記賬,如有未記賬憑證,則不能結賬;
(2)檢查上月是否已經結賬,如上月未結賬,則本月不能結賬;
(3)檢查總賬與明細賬、總賬與輔助賬是否對賬正確,如果對賬不正確則不能結賬;
(4)對會計科目余額進行試算平衡,如試算不平衡將不能結賬;
(5)檢查損益類賬戶是否已經結轉到本年利潤,如損益類科目還有余額,則不能結賬;
(6)當其他各模塊也已經啟用時,賬務處理模塊必須在其他各模塊都結賬后,才能結賬。
結賬只能由具有結賬權限的人進行。在結賬前,最好進行數據備份,一旦結賬后發現業務處理有誤,可以利用備份數據恢復到結賬前的狀態。
第四節 固定資產管理模塊的應用
一、固定資產管理模塊初始化工作
(一)設置控制參數
1.設置啟用會計期間
啟用會計期間是指固定資產管理模塊開始使用的時間。固定資產管理模塊的啟用會計期間不得早于系統中該賬套建立的期間。設置啟用會計期間在第一次進入固定資產管理模塊時進行。
2.設置折舊相關內容
設置折舊相關內容一般包括:是否計提折舊、折舊率小數位數等。
如果確定不計提折舊,則不能操作賬套內與折舊有關的功能。
3.設置固定資產編碼
固定資產編碼是區分每一項固定資產的唯一標識。
(二)設置基礎信息
1.設置折舊對應科目
折舊對應科目是指折舊費用的入賬科目,資產計提折舊后必須設定折舊數據應歸入哪個成本或費用科目。根據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某一部門內的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可以歸集到一個比較固定的會計科目,便于系統根據部門生成折舊憑證。
2.設置增減方式
企業固定資產增加或減少的具體方式不同,其固定資產的確認和計量方法也不同。記錄和匯總固定資產具體增減方式的數據也是為了滿足企業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需要。
固定資產增加的方式主要有:直接購買、投資者投入、捐贈、盤盈、在建工程轉入、融資租入等。
固定資產減少的方式主要有:出售、盤虧、投資轉出、捐贈轉出、報廢、毀損、融資租出等。
3.設置使用狀況
企業需要明確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加強固定資產的核算和管理。同時,不同使用狀況的固定資產折舊計提處理也有區別,需要根據使用狀況設置相應的折舊規則。
固定資產使用狀況包括:在用、經營性出租、大修理停用、季節性停用、不需要和未使用。
4.設置折舊方法
設置折舊方法是系統自動計算折舊的基礎。折舊方法通常包括:不提折舊、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等。系統一般會列出每種折舊方法的默認折舊計算公式,企業也可以根據需要,定義適合自己的折舊方法的名稱和計算公式。
5.設置固定資產類別
固定資產種類繁多,規格不一,需建立科學的固定資產分類體系。為強化固定資產管理,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管理方法,確定一個較為合理的固定資產分類方法。
(三)錄入期初固定資產卡片
固定資產卡片是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的數據基礎。在初始使用固定資產模塊時,應該錄入當期期初(即為上期期末)的固定資產數據,作為后續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的起始基礎。固定資產卡片記錄每項固定資產的詳細信息,一般包括:固定資產編號、名稱、類別、規格型號、使用部門、增加方式、使用狀況、預計使用年限、殘值率、折舊方法、開始使用日期、原值、累計折舊等。
二、固定資產管理模塊日常處理
企業日常運營中,會發生固定資產相關業務,一般包括固定資產增加、減少、固定資產變動等。在每個會計期間,用戶可在固定資產管理模塊中對相關日常業務進行管理和核算。
(一)固定資產增加
固定資產增加是指企業購進或通過其他方式增加固定資產,應為增加的固定資產建立一張固定資產卡片,錄入增加的固定資產的相關信息、數據。
(二)固定資產減少
固定資產減少業務的核算不是直接減少固定資產的價值,而是輸入資產減少卡片,說明減少原因,記錄業務的具體信息和過程,保留審計線索。
(三)固定資產變動
固定資產變動業務包括價值信息變更和非價值信息變更兩部分內容。
1.價值信息的變更
(1)固定資產原值變動
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其原值變動的原因一般包括根據國家規定,對固定資產重新估價;增加補充設備或改良設備;將固定資產的一部分拆除;根據實際價值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發現原記錄固定資產的價值有誤等幾種情況。
(2)折舊要素的變更
折舊要素的變更包括使用年限調整、折舊方法調整、凈殘值(率)調整、累計折舊調整等。
2.非價值信息變更
固定資產非價值信息變更包括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變動、使用狀況變動、存放地點變動等。
(四)生成記賬憑證
設置固定資產憑證處理選項之后,固定資產管理模塊對于需要填制記賬憑證的業務能夠自動完成記賬憑證填制工作,并傳遞給賬務處理模塊。
三、固定資產管理模塊期末處理
(一)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管理模塊提供自動計提折舊的功能。初次錄入固定資產原始卡片時,應將固定資產的原值、使用年限、殘值(率)以及折舊計提方法等相關信息錄入系統。在期末,系統利用自動計提折舊功能,對各項固定資產按照定義的折舊方法計提折舊,并將當期的折舊額自動累計到每項資產的累計折舊項目中,并減少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然后,系統將計提的折舊金額依據每項固定資產的用途歸屬到對應的成本、費用項目中,生成折舊分配表,并以此為依據,制作相應的記賬憑證,并傳遞給賬務處理模塊。
系統還可以提供折舊清單,顯示所有應計提折舊的資產已計提折舊的信息。
(二)對賬
固定資產管理模塊對賬功能主要是指與賬務處理模塊進行對賬。對賬工作主要是為了保證固定資產管理模塊的資產價值、折舊、減值準備等與賬務處理模塊中對應科目的金額相一致。
(三)月末結賬
用戶在固定資產管理模塊中完成本月全部業務和生成記賬憑證并對賬正確后,可以進行月末結賬。
(四)相關數據查詢
固定資產管理模塊提供賬表查詢功能,用戶可以對固定資產相關信息按照不同標準進行分類、匯總、分析和輸出,以滿足各方面管理決策的需要。
第五節 工資管理模塊的應用
一、工資管理模塊初始化工作
(一)設置基礎信息
1.設置工資類別
工資類別用于對工資核算范圍進行分類。企業一般可按人員、部門或時間等設置多個工資類別。
2.設置工資項目
設置工資項目是計算工資的基礎,包括工資項目名稱、類型、數據長度、小數位數等。
3.設置工資項目計算公式
設置工資項目計算公式是指企業根據其財務制度,設置某一工資類別下的工資計算公式。
4.設置工資類別所對應的部門
設置工資類別所對應的部門后,可以按部門核算各類人員工資,提供部門核算資料。
5.設置所得稅
為了計算與申報個人所得稅,需要對個人所得稅進行相應的設置。設置內容具體包括:基本扣減額、所得項目、累進稅率表等。
6.設置工資費用分攤
企業在月內發放的工資,不僅要按工資用途進行分配,而且需要按工資一定比例計提某些費用。為此系統提供設置計提費用種類和設置相應科目的功能。
(二)錄入工資基礎數據
第一次使用工資管理模塊必須將所有人員的基本工資數據錄入計算機。
由于工資數據具有來源分散等特點,工資管理模塊一般提供以下數據輸入方式:
(1)單個記錄錄入。
(2)成組數據錄入。
(3)按條件成批替換。
(4)公式計算。
(5)從外部直接導入數據。
二、工資管理模塊日常處理
(一)工資計算
1.工資變動數據錄入
工資變動是指對工資可變項目的具體數額進行修改,以及對個人的工資數據進行修改、增刪。工資變動數據錄入是指輸入某個期間內工資項目中相對變動的數據,如獎金、請假扣款等。
2.工資數據計算
工資數據計算是指按照所設置的公式計算每位員工的工資數據。
(二)個人所得稅計算
工資管理模塊提供個人所得稅自動計算功能,用戶可以根據政策的調整,定義最新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系統可以自動計算個人所得稅。
(三)工資分攤
工資分攤是指對當月發生的工資費用進行工資總額的計算、分配及各種經費的計提,并自動生成轉賬憑證傳遞到賬務處理模塊。工資費用分攤項目一般包括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各類保險等。
(四)生成記賬憑證
根據工資費用分攤的結果及設置的借貸科目,生成記賬憑證并傳遞到賬務處理模塊。
三、工資管理模塊期末處理
(一)期末結賬
在當期工資數據處理完畢后,需要通過期末結賬功能進入下一個期間。系統可以對不同的工資類別分別進行期末結賬。
(二)工資表的查詢輸出
工資數據處理結果最終通過工資報表的形式反映,工資管理模塊提供了主要的工資報表,報表的格式由會計軟件提供,如果對報表提供的固定格式不滿意,用戶也可以自行設計。
1.工資表
工資表主要用于對本月工資發放和統計,包括工資發放表、工資匯總表等。用戶可以對系統提供的工資表進行修改,使報表格式更符合企業的需要。
2.工資分析表
工資分析表是以工資數據為基礎,對按部門、人員等方式分類的工資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產生各種分析表,供決策人員使用。
第六節 應收管理模塊的應用
一、應收管理模塊初始化工作
(一)設置控制參數
1. 設置基本信息
主要包括設置企業名稱、銀行賬號、啟用年份與會計期間。
2.設置壞賬處理方式
企業應當按期估計壞賬損失,計提壞賬準備,當某一應收款項全部確認為壞賬時,應根據其金額沖減壞賬準備,同時轉銷相應的應收款項金額。
在賬套使用過程中,如果當年已經計提過壞賬準備,則壞賬處理方式這一參數不能更改;如確需更改的,只能在下一年修改。
3.設置應收款核銷方式
應收款核銷是確定收款與銷售發票、應收單據之間對應關系的操作,即指明每一次收款是哪幾筆銷售業務款項。應收管理模塊一般提供按單據、按存貨等核銷方式。
4.設置規則選項
應收管理模塊的規則選項一般包括核銷是否自動生成憑證、預收沖應收是否生成轉賬憑證等。
(二)設置基礎信息
1.設置會計科目
設置會計科目是指定義應收管理模塊憑證制單所需的基本科目。
2.設置對應科目的結算方式
設置對應科目的結算方式即設置對應科目的收款方式,主要包括現金、支票、匯票等。
3.設置賬齡區間
設置賬齡區間是指為進行應收賬款賬齡分析,根據欠款時間,將應收賬款劃分為若干等級,以便掌握客戶欠款時間的長短。
(三)錄入期初余額
初次使用應收管理模塊時,要將系統啟用前未處理完的所有客戶的應收賬款、預收賬款、應收票據等數據錄入到系統,以便以后的核銷處理。
當第二年度處理時,應收管理模塊自動將上年未處理完的單據轉為下一年的期初余額。
二、應收管理模塊日常處理
(一)應收處理
1.單據處理
(1)應收單據處理
企業的應收款來源于銷售發票(包括專用發票、普通發票)和其他應收單。如果應收管理模塊與銷售管理模塊同時使用,則銷售發票必須在銷售管理模塊中填制,并在審核后自動傳遞給應收管理模塊,在應收管理模塊中只需錄入未計入銷售貨款和稅款的其他應收單數據(如代墊款項、運輸裝卸費、違約金等);企業如果不使用銷售管理模塊,則全部業務單據都必須在應收管理模塊中錄入。
應收管理模塊具有銷售發票與其他應收單的新增、修改、刪除、查詢、預覽、打印、制單、審核記賬以及其他處理功能。
(2)收款單據處理
收款單據用來記錄企業收到的客戶款項。收款單據處理主要是對收款單和預收單進行新增、修改、刪除等操作。
(3)單據核銷
單據核銷主要用于建立收款與應收款的核銷記錄,加強往來款項的管理,同時核銷日期也是賬齡分析的重要依據。
2.轉賬處理
(1)應收沖應收
應收沖應收是指將一家客戶的應收款轉到另一家客戶中。通過將應收款業務在客戶之間轉入、轉出,實現應收業務的調整,解決應收款業務在不同客戶間入錯戶和合并戶等問題。
(2)預收沖應收
預收沖應收用于處理客戶的預收款和該客戶應收欠款的轉賬核銷業務。
(3)應收沖應付
應收沖應付是指用某客戶的應收款沖抵某供應商的應付款項。通過應收沖應付,將應收款業務在客戶和供應商之間進行轉賬,實現應收業務的調整,解決應收債權與應付債務的沖抵。
(二)票據管理
票據管理用來管理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銀行承兌匯票或商業承兌匯票。對應收票據的處理主要是對應收票據進行新增、修改、刪除及收款、退票、背書、貼現等操作。
(三)壞賬處理
1.壞賬準備計提
壞賬準備計提是系統根據用戶在初始設置中選擇的壞賬準備計提方法,自動計算壞賬準備金額,并按用戶設置的壞賬準備科目,自動生成一張計提壞賬的記賬憑證。
2.壞賬發生
用戶選定壞賬單據并輸入壞賬發生的原因、金額后,系統將根據客戶單位、單據類型查找業務單據,對所選的單據進行壞賬處理,并自動生成一張壞賬損失的記賬憑證。
3.壞賬收回
壞賬收回是指已確認為壞賬的應收賬款又被收回。一般處理方法是:當收回一筆壞賬時,先填制一張收款單,其金額即為收回壞賬的金額;然后根據客戶代碼查找并選擇相應的壞賬記錄,系統自動生成相應的壞賬收回記賬憑證。
(四)生成記賬憑證
應收管理模塊為每一種類型的收款業務編制相應的記賬憑證,并將憑證傳遞到賬務處理模塊。
三、應收管理模塊期末處理
(一)期末結賬
當月業務全部處理完畢,在銷售管理模塊月末結賬的前提下,可執行應收管理模塊的月末結賬功能。
(二)應收賬款查詢
應收賬款查詢包括單據查詢和賬表查詢。單據查詢主要是對銷售發票和收款單等單據的查詢;賬表查詢主要是對往來總賬、往來明細賬、往來余額表的查詢,以及總賬、明細賬、單據之間的聯查。
(三)應收賬齡分析
賬齡分析主要是用來對未核銷的往來賬余額、賬齡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加強對往來款項動態的監督管理。
第七節 應付管理模塊的應用
一、應付管理模塊初始化工作
(一)設置控制參數
1. 設置基本信息
主要包括設置企業名稱、銀行賬號、啟用年份與會計期間。
2. 設置應付款核銷
應付款核銷是確定付款與采購發票、應付單據之間對應關系的操作,即指明每一次付款是哪幾筆采購業務款項。應付管理模塊一般提供按單據、按存貨等核銷方式。
3. 設置規則選項
應付管理模塊規則選項一般包括核銷是否自動生成憑證、預付沖應付是否生成轉賬憑證等。
(二)設置基礎信息
1.設置會計科目
設置會計科目是指定義應付管理模塊憑證制單所需的基本科目,如應付科目、預付科目、采購科目、稅金科目等。
2.設置對應科目的結算方式
設置對應科目的結算方式即設置對應科目的付款方式,主要包括現金、支票、匯票等。
3.設置賬齡區間
設置賬齡區間是指為進行應付賬款賬齡分析,根據欠款時間,將應付賬款劃分為若干等級,以便掌握對供應商的欠款時間長短。
(三)錄入期初余額
初次使用應付管理模塊時,要將系統啟用前未處理完的所有供應商的應付賬款、預付賬款、應付票據等數據錄入到系統中,以便以后進行核銷處理。
當第二年度處理時,系統會自動將上年未處理完的單據轉為下一年的期初余額。
二、應付管理模塊日常處理
(一)應付處理
1.單據處理
(1)應付單據處理
企業的應付款來源于采購發票(包括專用發票、普通發票)和其他應付單。如果應付管理模塊與采購管理模塊同時使用,采購發票必須在采購管理模塊中填制,并在審核后自動傳遞給應付管理模塊,應付管理模塊中只需錄入未計入采購貨款和稅款的其他應付單數據。企業如果不使用采購管理模塊,則全部業務單據都必須在應付管理模塊中錄入。
應付管理模塊具有對采購發票與其他應付單的新增、修改、刪除、查詢、預覽、打印、制單、審核記賬以及其他處理功能。
(2)付款單據處理
付款單據用來記錄企業支付給供應商的款項。付款單據處理主要包括對付款單和預付單進行新增、修改、刪除等操作。
(3)單據核銷
單據核銷主要用于建立付款與應付款的核銷記錄,加強往來款項的管理,同時核銷日期也是賬齡分析的重要依據。
2.轉賬處理
(1)應付沖應付
應付沖應付是指將一家供應商的應付款轉到另一家供應商中。通過將應付款業務在供應商之間轉入、轉出,實現應付業務的調整,解決應付款業務在不同供應商間入錯戶和合并戶等問題。
(2)預付沖應付
預付沖應付用于處理供應商的預付款和對該供應商應付欠款的轉賬核銷業務。
(3)應付沖應收
應付沖應收是指用某供應商的應付款,沖抵某客戶的應收款項。通過應付沖應收,將應付款業務在供應商和客戶之間進行轉賬,實現應付業務的調整,解決應付債務與應收債權的沖抵。
(二)票據管理
票據管理用來管理企業因采購商品、接受勞務等而開出的商業匯票,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對應付票據的處理主要是對應付票據進行新增、修改、刪除及付款、退票等操作。
(三)生成記賬憑證
應付管理模塊為每一種類型的付款業務編制相應的記賬憑證,并將記賬憑證傳遞到賬務處理模塊。
三、應付管理模塊期末處理
(一)期末結賬
當月業務全部處理完畢,在采購管理模塊月末結賬的前提下,可執行應付管理模塊的月末結賬功能。
(二)應付賬款查詢
應付賬款查詢包括單據查詢和賬表查詢。單據查詢主要是對采購發票和付款單等單據的查詢;賬表查詢主要是對往來總賬、往來明細賬、往來余額表的查詢,以及總賬、明細賬、單據之間的聯查。
(三)應付賬齡分析
賬齡分析主要是用來對未核銷的往來賬余額、賬齡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加強對往來款項動態的監督管理。
第八節 報表管理模塊的應用
一、報表數據來源
(一)手工錄入
報表中有些數據需要手工輸入,例如資產負債表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需要直接輸入數據。
(二)來源于報表管理模塊其他報表
會計報表中,某些數據可能取自某會計期間同一會計報表的數據,也可能取自某會計期間其他會計報表的數據。
(三)來源于系統內其他模塊
會計報表數據也可以來源于系統內的其他模塊,包括賬務處理模塊、固定資產管理模塊等。
二、報表管理模塊應用基本流程
(一)格式設置
報表格式設置的具體內容一般包括:定義報表尺寸、定義報表行高列寬、畫表格線、定義單元屬性、定義組合單元、設置關鍵字等。
(二)公式設置
在報表中,由于各報表的數據間存在著密切的邏輯關系,所以報表中各數據的采集、運算需要使用不同的公式。報表中,主要有計算公式、審核公式和舍位平衡公式。
計算公式是指對報表數據單元進行賦值的公式,它是必須定義的公式。
審核公式用于審核報表內或報表間的數據勾稽關系是否正確,它不是必須定義的公式。
審核公式由關系公式和提示信息組成。
舍位平衡公式用于報表數據進行進位或小數取整后調整數據,它不是必須定義的公式。
(三)數據生成
報表公式定義完成后,或者在報表公式未定義完需要查看報表數據時,將報表切換到顯示數據的狀態,就生成了報表的數據。
(四)報表文件的保存
對于新建的報表文件,用戶需要對其進行保存。
(五)報表文件的輸出
會計報表輸出是報表管理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會計報表按輸出方式的不同,通常分為:屏幕查詢輸出、圖形輸出、磁盤輸出、打印輸出和網絡傳送等五種類型。其中,屏幕查詢輸出簡稱為查詢輸出,又稱屏幕輸出、屏幕顯示、顯示輸出,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輸出方式。不同的會計報表,打印輸出的要求不同。
三、利用報表模板生成報表
報表管理模塊通常提供按行業設置的報表模板,為每個行業提供若干張標準的會計報表模板,以便用戶直接從中選擇合適的模板快速生成固定格式的會計報表。用戶不僅可以修改系統提供報表模板中的公式,而且可以生成、調用自行設計的報表模板。
會計從業萬題庫 | 微信搜索"考試吧會計從業資格考試"
會計從業資格交流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