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8】6月20日某公司購入主要材料一批,材料已驗收入庫,結算憑證已到,價款50000元,增值稅8500元,由于企業資金不足貨款暫未支付。
借:原材料—主要材料 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00
貸:應付賬款 58500
【例題9】6月26日某公司簽發支票支付材料款及稅款58500元。
借:應付賬款 58500
貸:銀行存款 58500
④預付賬款購進材料
企業在購進材料時可按合同規定預付一部分貨款,待材料收到后,在進行結算,多退少補。
【例題10】XY公司按照合同規定向外地供應單位大明公司預付購料款800000元。
業務分析:企業按照合同規定向供應單位預付購料款,尚不能說明已購入材料,暫時只能說明企業對供應單位的結算債權的增加,即企業的預付賬款增加了800000元;同時因通過銀行支付了款項,企業的銀行存款減少了800000元。這項業務涉及到“預付賬款”和“銀行存款”兩個賬戶,預付賬款的增加是資產的增加,應記入“預付賬款”賬戶的借方;銀行存款的減少是資產的減少,應記入“銀行存款”賬戶的貸方。因此,該項經濟業務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預付賬款── 大明公司 800000
貸:銀行存款 800000
【例題11】XY公司向大明公司購買的材料到達驗收入庫,從大明公司取得的購料發票、賬單等所列有關資料如表4.1所示:
表4.1
材料名稱數量(千克)單價(元/千克)價款(元)增值稅(元)運雜費(元)
A580120069600011832060000
B420100042000071400
合計1000——111600018972060000
運雜費按重量比例分配。
業務分析:購買的材料到達驗收入庫,本來可以記入“原材料”賬戶的借方,但為了核算和監督材料采購成本的形成,應先記入“在途物資”賬戶的借方,之后,再從“在途物資”賬戶的貸方轉入“原材料”賬戶的借方(月末匯總結轉)。亦即購入材料需通過“在途物資”賬戶核算。
購料發票、賬單等提供的金額指標分為兩類,一類屬于材料采購成本的構成內容(包括價款和運雜費);另一類屬于增值稅進項稅額。就本次購料而言,為確定每一種材料的采購成本,應先將本次為采購A、B材料共同發生的運雜費60000元按題目要求的方法,在A、B材料之間進行分配。
運雜費分配率=應分配的運雜費÷購進A、B材料總數量=60000 ÷1000=60
A材料應分攤的運雜費 = 運雜費分配率 × 購進A材料數量= 60 × 580 = 34800(元)
B材料應分攤的運雜費 = 運雜費分配率 × 購進B材料數量= 60 × 420 = 25200(元)
上述運雜費分配的計算過程及結果亦可通過編制以下運雜費分配表進行:
表4.2 XY公司運雜費分配表
材料名稱分配標準(重量)分配率分配金額
A580 34800
B420 25200
合 計10006060000
A材料的價款696000元及應分攤的運雜費34800元計730800元構成A材料的采購成本,B材料的價款420000元及應分攤的運雜費25200元計445200元構成B材料的采購成本,采購成本的增加是資產的增加,應記入“在途物資”賬戶的借方;本次購進材料發生的增值稅進項稅額計189720元,由于可以抵扣應交增值稅,應作為應交稅費的減少處理,應交稅費的減少是負債的減少,應記入“應交稅費”賬戶的借方。另一方面,本次購料全部款項1365720元(1116000+189720+60000)有800000元已預付給供應單位大明公司(【例題10】),本次購進材料后,企業對供應單位的結算債權收回了,即企業的預付賬款減少了800000元,預付賬款的減少是資產的減少,應記入“預付賬款”賬戶的貸方;尚欠565720元(1365720-800000)為應付賬款,即本次購進材料后,企業對供應單位的結算債務增加了565720元,按理說應付賬款增加是負債的增加,應記入“應付賬款”賬戶的貸方。因此,此項經濟業務從理解上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在途物資 ── A材料 730800
── B材料 445200
應交稅費 ── 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89720
貸:預付賬款──大明公司 800000
應付賬款── 大明公司 565720
但由于XY公司已經對大明公司開設了預付賬款賬戶,而預付賬款具有雙重性質,可以表示應付賬款,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此項經濟業務會計分錄不通過應付賬款賬戶進行核算,而全部記入“預付賬款”賬戶的貸方:
借:在途物資 ── A材料 730800
── B材料 445200
應交稅費 ── 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89720
貸:預付賬款── 大明公司 1365720
即按照發票賬單列明的全部款項(價款、增值稅進項稅額、代墊運雜費)貸記“預付賬款”賬戶。根據會計分錄登記“預付賬款── 大明公司”賬戶后,該賬戶有貸方余額565720元,表明本次購進材料后,結欠供應單位大明公司賬款565720元。顯然后一種做法較前一種方法簡單且科學,前一種方法可能較易理解一些。
【例題12】XY公司向大明公司補付購買A、B材料的余款。
業務分析:接上例,向大明公司購進A、B材料后,“預付賬款── 大明公司”賬戶有貸方余額565720元為結欠供應單位大明公司賬款額,亦即為應補付大明公司的余款額。應記入“預付賬款”賬戶的借方,與“預付賬款”賬戶貸方余額抵銷;另一方面,因用銀行存款補付余款,使銀行存款減少,應記入“銀行存款”賬戶的貸方。該項經濟業務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預付賬款── 大明公司 565720
貸:銀行存款 565720
【例題13】XY公司向通達公司購入C材料1000千克,單價700元,價款700000元,增值稅119000元,價稅款尚未支付。
業務分析:購入材料需通過“在途物資”賬戶核算。價款700000元屬于采購成本的構成內容,應記入“在途物資”賬戶的借方;增值稅119000元屬于增值稅進項稅額,應記入“應交稅費”賬戶的借方;價稅款尚未支付,說明應付賬款增加,應記入“應付賬款”賬戶的貸方。此項經濟業務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在途物資 ── C材料 700000
應交稅費 ── 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19000
貸:應付賬款──通達公司 8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