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實施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職能也稱控制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主體經濟業務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
(三)關系
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沒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種信息,監督就失去了依據;而會計監督又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障。
除上述基本職能外,會計還具有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等功能。
計量標準,即計量屬性。我國財政部2006年2月15日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四十二條規定:會計計量屬性包括:
①歷史成本。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顒又袨閮斶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②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劭勺儸F凈值。在可變現凈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量。
、墁F值。在現值計量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量。
、莨蕛r值。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一般情況下對會計要素的計量,應當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
【例1】(單選)下列各項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B.會計有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之分
C.會計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
D.進行會計核算須經歷確認、計量、計算、報告四個環節
[答案]D
三、會計的對象
會計的對象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凡是特定單位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都是會計的對象。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通常又稱為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
下面以工業企業為例,說明工業企業會計的具體對象。工業企業是從事工業生產和銷售的營利性經濟組織。為了從事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活動,企業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企業的資金,是指企業所擁有的各項財產物資的貨幣表現。企業的資金運動表現為資金投入、資金運用和資金退出三個過程。
資金的投入包括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金和債權人投入的資金兩部分。
資金的運用(資金的循環和周轉)分為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階段。
資金的退出包括償還各項債務、上交各項稅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這部分資金便離開本企業,退出本企業的資會循環與周轉。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全部內容都是會計核算的對象,只有能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才是會計核算的內容(公司聘請經理)。
【例2】(判斷題)資金的循環與周轉應當考慮其退出,包括償還各項債務、上交各項稅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 ( )
[答案]×
第二節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與會計基礎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它界定了從事會計工作和提供會計信息的空間范圍。
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義在于:一是解決會計人員的立場。二是將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與該主體所有者及職工個人的經濟活動區別開來;三是將該主體的經濟活動與其他單位的經濟活動區別開來。
凡擁有獨立的資金、自主經營、獨立核算收支、盈虧并編制會計報表的企業或單位就構成了一個會計主體。
對會計主體概念還應明確: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并非是對等的概念。法律主體(法人)都是會計主體,而會計主體并非都是法律主體(法人)。
會計主體可以是獨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企業內部的某一個單位或企業中的一個特定部分;可以是一個單一的企業,也可以是由幾個企業組成的企業集團。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根據正常的經營和既定的經營目標持續經營下去。
一旦進入破產清算,持續經營的前提就不存在了,企業就應當改變會計核算的方法了。在非持續經營狀況下,企業應當在附注中聲明財務報表未以持續經營為基礎列報,披露未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的原囚,以及財務報表編制的基礎。
企業存在下列情況之一,通常表明企業處于非持續經營狀態:
1.企業已在當期進行清算或停止營業。
2.企業已經正式決定在下一個會計期間進行清算或停止營業。
3. 企業已確定在當期或下一個會計期間沒有其他可供選擇的方案而被迫進行清算或停止營業。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若干相等的會計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建立在持續經營基礎上)。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
會計分期的目的在于通過會計期間的劃分,據以清算賬目,編制會計報表,及時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
(四)貨幣計量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單位的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企業,也可以選擇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區別聯系:
會計主體確立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確立了會計核算的時間長度,而貨幣計量則為會計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會計核算的四項基本前提相互依存、相互補充。沒有會計主體就沒有持續經營;沒有持續經營就沒有會計分期;沒有貨幣計量就沒有現代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