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會計的基本職能(非常重要)
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一般認為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進行會計核算和實施會計監督兩個方面。這兩項基本職能已經寫入《會計法》,對會計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進行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貫穿于經濟活動的全過程,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也稱反映職能。它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記錄、計量、報告,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為各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的功能。
確認是運用特定的會計方法,以文字和金額同時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項,使其金額反映在特定主體財務報表中的會計程序。計量是確定會計確認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項的金額的會計程序。記錄是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采用一定的記賬方法,在賬簿中進行登記的會計程序。報告是指在確認、計量和記錄的基礎上,對特定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行政事業單位是對經費收入、經費支出、經費結余及其財務狀況),以財務報表的形式向有關方面提供信息的行為。
會計核算具體的內容表現為各種經濟業務,具體包括:(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4)資本、基金的增減;(5)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6)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7)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會計核算的要求是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
(二)實施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職能也稱控制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主體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的功能。
會計監督的內容包括:(1)監督經濟業務的真實性;(2)監督財務收支的合法性;(3)監督公共財產的完整性。會計監督應貫穿會計工作的全過程,包括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
上述兩項基本會計職能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系。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沒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種信息,監督就失去了依據;而會計監督又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沒有監督,就難以保證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
除上述基本職能外,會計還具有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等功能。
四、會計的對象
會計的對象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凡是特定主體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都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即會計對象。換言之,會計對象就是能用貨幣表現的各種經濟活動。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通常又稱為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
資金運動包括各特定主體的資金投入、資金運用(即資金的循環與周轉)和資金退出等過程,而具體到企業、事業、行政單位又有較大差異。
工業企業的資金運動包括資金的投入、資金的循環與周轉(包括供應過程、生產過程、銷售過程三個階段)以及資金的退出三部分,既有一定時期內的顯著運動狀態(表現為收入、費用、利潤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對靜止狀態(表現為資產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恒等關系)。
資金的投入包括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金和債權人投入的資金兩部分,前者屬于企業所有者權益,后者屬于企業債權人權益——企業負債。投入企業的資金一部分構成流動資產,另一部分構成非流動資產。
資金的循環和周轉分為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階段。
資金的退出包括償還各項債務、上交各項稅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這部分資金便離開本企業,退出本企業的資金循環與周轉。
上述資金運動呈現出顯著的運動狀態,一同時也具有某一時點上的相對靜止狀態。仍以工業企業為例:為了維持生產經營活動,企業必須擁有一定量的經濟資源(即資產),它們分布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不同階段(供應、生產、銷售等階段)和不同方面(表現為廠房、機器設備、原材料、在產品、庫存商品及貨幣資金等),我們稱之為資金占用。另一方面,這些經濟資源的取得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包括來自投資者投入的資金或是債權人提供的借款等,我們稱之為資金的來源。從任一時點上看,資金運動總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即企業的資金在任一時點上均表現為資金占用和資金來源兩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