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持續經營(由會計主體引申出來)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按照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破產、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現行會計處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續經營假設上的,否則一些公認的會計處理方法將缺乏存在的基礎。
(三)會計分期(由持續經營引申出來)
會計分期又稱會計期間,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長短相同的會計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
會計分期的目的,在于將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連續、相等的期間,據以結算盈虧,按期編制財務報告,及時向各方面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
【要點總結】
(1)按照公歷時間劃分;
(2)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3)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稱為會計中期;
【例題13·單選題】會計分期是從( )中引申出來的。
A.權責發生制
B.會計目標
C.持續經營
D.會計主體
『正確答案』C
【例題14·多選題】會計中期包括( )
A.月度
B.季度
C.半年度
D.年度
『正確答案』ABC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采用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單位,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要點總結】
1.我國的會計核算可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
2.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選擇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向外編送財務報告時,應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判斷題)
3.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告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判斷題)
4.貨幣計量基本前提隱含了幣值穩定不變的假設,通貨膨脹嚴重的話應該采用通貨膨脹會計進行調整。(選擇題)
5.貨幣計量缺陷,通過財務報告附注等反映的非貨幣指標彌補。(戰略、品牌、信譽、位置、技術開發能力等)
【例題14·判斷題】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擇某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并按照記賬本位幣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擇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總結:四項假設的關系為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補充。會計主體確認的是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確定的是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貨幣計量是會計核算的必要手段。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