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會計職業道德
(一)會計職業道德概念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其含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職業道德是調整會計職業活動中各種利益關系的手段。會計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在會計職業活動中要處理方方面面的經濟關系,包括單位與單位、單位與國家、單位與投資者、單位與債權人、單位與職工、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及單位與社會公眾之間等經濟關系,這些經濟關系的實質是經濟利益關系。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當各經濟主體的利益與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會計職業道德不允許通過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而獲取違法利益,但允許個人和各經濟主體獲取合法的自身利益。會計職業道德可以配合國家法律制度,調整職業關系中的經濟利益關系,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
2.會計職業道德具有相對穩定性。會計是一種專業技術性很強的職業。在其對單位經濟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中,會計標準的設計、會計政策的制定、會計方法的選擇,都必須遵循其內在的客觀經濟規律和要求。由于人們面對的是共同的客觀經濟規律,因此,會計職業道德在社會經濟關系不斷的變遷中,始終保持自己的相對穩定性。在會計職業活動中誠實守信、客觀公正等是對會計人員的普遍要求。沒有任何一個社會制度能夠容忍虛假會計信息,也沒有任何一個經濟主體會允許會計人員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單位的商業秘密。
3.會計職業道德具有廣泛的社會性。會計職業道德的社會性是由會計職業活動所生成的產品決定的。特別是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會計不僅要為政府機構、企業管理層、金融機構等提供符合質量要求的會計信息,而且要為投資者、債權人及社會公眾服務,因其服務對象涉及面很廣,提供的會計信息是公共產品,所以會計職業道德的優劣將影響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像銀廣夏、鄭百文、藍田股份等會計造假丑聞就是典型例子,由于會計造假致使廣大股東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嚴重干擾了社會經濟的正常秩序。可見,會計信息質量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秩序的健康運行,會計職業道德必然受社會關注,具有廣泛的社會性。
(二)會計職業道德的特征
會計作為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一種特殊職業,除了具有職業道德的一般特征外,與其他職業道德相比還具有如下特征:
1.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法律是具有強制性的,它要求人們“必須這樣或那樣做”;而道德一般不具有強制性,它要求人們“應該這樣或那樣做”。但在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和其他道德不一樣,許多內容都直接納人了會計法律制度,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都規定了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和要求。因此,會計職業道德是一種“思想立法”,它已經超出“應該怎樣做”的界限,跨入“必須這樣做”的范圍。如果不按照“守則”、“準則”、“條例”去做,有的雖談不上犯罪,但也是違反職業紀律的,更是職業道德所不允許的。會計職業道德的這種獨特的強制性,是由會計工作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當然,會計職業道德的許多非強制性內容仍然存在,而且也在發揮著作用。例如,會計職業道德中的提高技能、強化服務、參與管理、奉獻社會等內容雖然是非強制性要求,但其直接影響到專業勝任能力、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職業的聲譽,也要求會計人員遵守。
2.較多關注公眾利益。會計職業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會計職業活動與社會公眾利益密切聯系。在會計工作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程序、標準和方法,在選擇和運用上發生任何變化,都會引起與經濟主體有關的各方經濟利益受到直接的影響。由于會計人員自身的經濟利益往往與其所處的經濟主體的利益一致,當經濟主體利益與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出現矛盾時,會計人員的利益指向如果偏向經濟主體,那么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就會受損,便產生了會計職業道德危機。因此,會計職業的特殊性,對會計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會計人員客觀公正,在會計職業活動中,發生道德沖突時要堅持準則,把社會公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
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職業道德是規范會計行為的基礎。動機是行為的先導,有什么樣的動機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會計職業道德對會計的行為動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誠實守信、客觀公正等,引導、規勸、約束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建立良好的職業品行,從而達到規范會計行為的目的。
2.會計職業道德是實現會計目標的重要保證。從會計職業關系角度講,會計目標就是為會計職業關系中的各個服務對象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由于會計職業活動既是技術性的處理過程,同時又涉及到對多種經濟利益關系的調整。會計目標能否順利實現,既取決于會計從業者專業技能水平,也取決于會計從業者的能否嚴格履行職業行為準則。如果會計從業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真實、不可靠的會計信息,就會導致服務對象的決策失誤,甚至導致社會經濟秩序混亂。因此,依靠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約束會計從業者的職業行為,是實現會計目標的重要保證。
3.會計職業道德是對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補充。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很多行為很難由法律作出規定。例如,會計法律只能對會計人員不得違法的行為作出規定,不宜對他們如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提高技能等提出具體要求,但是,如果會計人員缺乏愛崗敬業的熱情和態度,缺乏誠實守信的做人準則,沒有必要的職業技能,則很難保證會計信息達到真實、完整的法定要求。很顯然,會計職業道德是其他會計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會計職業道德是對會計法律規范的重要補充。
(四)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1.愛崗敬業。
(1)愛崗敬業的含義。愛崗敬業指的是忠于職守的事業精神,這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基礎。愛崗就是會計人員應該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安心于本職崗位,穩定、持久地在會計天地中耕耘,恪盡職守地做好本職工作。敬業就是會計人員應該充分認識本職工作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本職工作的社會意義和道德價值,具有會計職業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在職業活動中具有高度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性,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從事會計工作。
愛崗敬業是愛崗與敬業的總稱。愛崗和敬業互為前提,相互支持、相輔相成。“愛崗”是“敬業”的基石,“敬業”是“愛崗”的升華。如果會計人員對所從事的會計工作不熱愛,工作中就難以做到兢兢業業,就不會主動刻苦鉆研業務,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技能;就不會珍惜會計這份工作,努力維護會計職業的聲譽和形象;就無法具備與其職務相適應的業務素質和能力,更談不上堅持準則、客觀公正、文明服務,維護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國家和企業承擔責任。反之,會計人員雖有熱愛會計職業的一腔熱情,但如果沒有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和忠于職守的實際行動,敬業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2)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
第一,正確認識會計職業,樹立職業榮譽感。愛崗敬業精神,自始至終都是以人們對職業的認識程度以及所采取的態度作為行動的指導并體現在實際工作中的。如果會計人員對所從事的會計職業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會計不過是簡單的“寫寫算算”、“收收支支”的瑣碎工作,或者有“會計難當,職權難用,成績難見,違紀難免”的想法,就必然會自覺不自覺地把這些意識反映到其工作行動之中,就會表現出“懶”、“惰”、“拖”的不良行為,給會計職業及其聲譽造成不良影響。
會計人員只有正確地認識會計本質,明確會計在經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樹立職業榮譽感,才有可能去愛崗敬業。這是做到愛崗敬業的前提,也是首要要求。
第二,熱愛會計工作,敬重會計職業。熱愛一項工作,首先就意味著對這項工作有一種職業的榮譽感,有自信心和自尊心;其次是對這項工作抱有濃厚的興趣,把職業生活看成是一種樂趣。于是平凡的、甚至是瑣碎的日常工作,就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并且能在工作中時時感受到它的樂趣。只要人們是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特長來選擇職業,通常都對所選職業充滿情感,喜愛這一職業。但是,任何社會、任何時候都難以絕對保證人們所選擇的職業是自己滿意的。因而,在所從事的職業與自己的興趣、愛好不一致時,要求人們對其所從事的職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態度。如果做了會計,就應該熱愛會計工作,敬重會計職業,即使對會計職業并不感興趣。
在我國各行各業的無數職業道德標兵的先進事跡告訴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是否熱愛,對自己的崗位是否敬重,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會計人員只要樹立了“干一行愛一行”的思想,就會發現會計職業中的樂趣;只有樹立“干一行愛一行”的思想,才會刻苦鉆研會計業務技能,才會努力學習會計業務知識,才會發現在會計核算、企業理財領域有許多值得人們去研究探索的東西。有了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就會激發出一種敬業精神,自覺自愿地執行職業道德的各種規范,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業績。
第三,安心工作,任勞任怨。安心本職工作,就是以從事會計工作為“樂”,而不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只有安心本職工作,才能潛下心來“勤學多思,勤問多練”,才能對會計工作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去探索和研究,也才能真正做到敬業。任勞任怨,要求會計人員具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不計較個人得失的思想境界。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事項的處理中,有時會出現兩難的境地,當集體利益與職工個人利益或國家利益與單位利益發生沖突時,會計人員如果維護了國家利益或集體利益,就可能不被人們理解甚至抱怨;反之,則會有道德危機。會計職業道德要求會計人員既任勞也任怨。
第四,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從業者對目己本職工作的熱愛,必定會體現在對工作所必需的職業技能的態度上,體現在對自己工作成果的追求上,這就是對工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對技術精益求精。會計工作是一項嚴肅細致的工作,沒有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就容易出現偏差。對一些損失浪費、違法亂紀的行為和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的業務開支,要嚴肅認真地對待,把好費用支出關。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職業作風貫穿于會計工作的始終,不僅要求數字計算準確,手續清楚完備,而且絕不能有“都是熟人不會錯”的麻痹思想和“馬馬虎虎”的工作作風。
第五,忠于職守,盡職盡責。忠于職守,不僅要求會計人員認真地執行崗位規范,而且要求會計人員在各種復雜的情況下,能夠抵制各種誘惑,忠實地履行崗位職責。盡職盡責具體表現為會計人員對自己應承擔責任和義務所表現出的一種責任感和義務感,這種責任感和義務感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社會或他人對會計人員規定的責任;二是會計人員對社會或他人所負的道義責任。
在現代經濟生活中,會計職業因其所處的環境具有其特殊性,不同的崗位要求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盡相同。注冊會計師接受單位委托對委托者進行審計、鑒證或咨詢,要維護委托人的權益,保守商業秘密,依法出具審計報告。單位內部會計人員不僅要盡職盡責地履行會計職能,客觀真實地記錄反映服務主體的經濟活動狀況,負責其資金的有效動作,積極參與經營和決策,而且還應抵制不當的開支,防止有人侵占單位資產,保護財產安全完整。在對單位(或雇主)的忠誠與國家及社會公眾利益發生沖突時,會計人員應該忠實于國家、忠實于社會公眾,承擔起維護國家和社會公眾的責任。單位會計人員應對外提供有關服務主體真實可靠地會計信息;注冊會計師不僅要對委托人負責,更應對廣大的信息使用者負責,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出客觀、公允的審計報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