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稅法及構成要素
(一)稅收與稅法的關系
1.稅法的概念
稅法,即稅收法律制度,是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用以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征納稅方面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
(1)稅法的立法主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地方立法機關+獲得授權的行政機關。
(2)稅法的調整對象是稅收分配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而不直接調整稅收分配關系。
2.稅收與稅法的關系
稅收活動必須嚴格依稅法的規定進行,稅法是稅收的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而稅法又必須以保障稅收活動的有序進行為其存在的理由和依據。
稅收作為一種經濟活動,屬于經濟基礎范疇。稅法是一種法律制度,屬于上層建筑范疇。
(二)稅法的分類
1.按照稅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將稅法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
(1)稅收實體法
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征收對象、征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車船稅、土地增值稅等,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都屬于稅收實體法。
(2)稅收程序法
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2.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和外國稅法。
(1)國內稅法一般是按照屬人或屬地原則,規定一個國家的內部稅收制度。
(2)國際稅法是指國家間形成的稅收制度,主要包括雙邊或多邊國家間的稅收協定、條約和國際慣例等。
(3)外國稅法是指外國各個國家制定的稅收制度。
3.按照稅法法律級次劃分,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
(1)稅收法律(狹義的稅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如《稅收征收管理法》、《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等。
(2)稅收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法律規范的總稱。
如《營業稅暫行條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等。
(3)稅收行政規章——由國務院稅收主管部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海關總署)制定的具體實施辦法、規程等。
包括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的稅收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稅收地方規章。
該級次規章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相抵觸。地方政府在法律法規明確授權的前提下進行,不得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
如《發票管理辦法》、《稅務行政復議規則》、《稅務代理試行辦法》、《稅務稽查規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房產稅實施細則》等。
(4)稅收規范性文件——縣以上(含本級)稅務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規定程序制定并發布的,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及其他稅務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權利、義務,在本轄區內具有普遍約束力并反復適用的文件。國家稅務總局指定的稅務部門規章,不屬于本辦法所稱的稅收規范性文件。
(三)稅法的構成要素
稅法的構成要素(11項)——征稅人、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計稅依據、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減免稅和法律責任。
1.征稅人(“征稅”主體)——代表國家行使征稅職權的各級稅務機關和其他征收機關。
包括各級稅務機關、財政機關和海關。
2.納稅義務人(納稅人,“納稅”主體),——依法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了解】企業(企業所得稅)和個人(個人所得稅),是繳納稅款的主體。
扣繳義務人是指有義務從其持有的納稅人收入或從納稅人收款中按其應納稅款代為繳納稅款的單位和個人(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
負稅人是指稅收的實際負擔人。
3.征稅對象(納稅對象)——納稅的客體,也就是對什么征稅。
每種稅都有其特定的征稅對象,征稅對象是區別不同稅種的主要標志,體現不同稅種征稅的基本界限。
4.稅目——納稅對象的具體化,各個稅種所規定的具體征稅項目。如:消費稅具體規定了煙、酒等l4個稅目。但不是所有的稅種都規定稅目。
稅目制定方法:(1)列舉法(2)概括法
5.稅率——指應納稅額與計稅金額(或數量單位)之間的比例,它是計算稅額的尺度, 反映了征稅的深度。
(1)比例稅率,是指對同一征稅對象,不論金額大小都按同一比例納稅。如增值稅基本稅率17%等;營業稅基本稅率3%、5%等;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
①單一比例稅率
②差別比例稅率
③幅度比例稅率
(2)定額稅率,是按納稅對象的一定計量單位規定固定的稅額,而不是規定納稅比例,也稱為固定稅額。一般是用于從量征收的某些稅種、稅目。如:啤酒、黃酒、成品油等的消費稅。目前采用定額稅率的有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等。
①地區差別定額稅率
②幅度定額稅率
③分類分級定額稅率
④地區差別、分類分級和幅度相結合的定額稅率——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
(3)累進稅率,是指按照納稅對象數額的大小,實行等級遞增的稅率。一般適用于對所得和財產征稅,如工資、薪金所得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①超額累進稅率——個人所得稅。即把征稅對象按數額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級,每個等級規定一個稅率,稅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納稅人的征稅對象則依所屬等級同時適用幾個稅率分別計算,將計算結果相加后得出應納稅款。
②超率累進稅率——土地增值稅。即以征稅對象數額的相對率劃分若干級距,分別規定相應的差別稅率,相對率每超過一個級距的,對超過的部分就按高一級的稅率計算征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