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多選題】我國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薪金所得采取的稅率形式屬于( )。
A.比例稅率
B.超額累進稅率
C.超率累進稅率
D.累進稅率
『正確答案』BD
【例題·單選題】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形式是( )。
A.累進稅率
B.定額稅率
C.比例稅率
D.其他稅率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形式是比例稅率。
6.計稅依據(稅基)——計算應納稅額的根據
(1)從價計征;
(2)從量計征;
(3)復合計征。
7.納稅環節
稅法規定的征稅對象在從生產到消費的流轉過程中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
有的稅種納稅環節單一,如資源稅。有的稅種需要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多個環節征稅,如增值稅。
8.納稅期限——納稅人依法繳納稅款的期限。包括按期納稅和按次納稅兩種。
9.納稅地點——納稅人具體繳納稅款的地點
10.減免稅——國家對某些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給予鼓勵和照顧的一種特殊規定。
(1)減稅和免稅
①減稅是對應納稅款少征一部分稅款;
②免稅是對應納稅額全部免征。
(2)起征點
計稅依據達到國家規定的數額開始征稅的界限。計稅依據的數額未達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或超過起征點的,則就其全部數額征稅。
(3)免征額
在計稅依據總額中免予征稅的數額,免征額的部分不征稅,只就其超過免征額的部分征稅。
【注意】區分起征點和免征額,不達起征點和免征額時都不交稅,但是一旦達到起征點是全額征稅,超過免征額是只對超過部分征稅。
【舉例】某類稅種起征點為1000元,超過起征點稅率為10% 。
ABCD四人的征稅對象數額分別為A是999元,B是1000元,C是1001元,D是2000元。
A應納稅額=0(元)
B應納稅額=1000×10%=100(元) (達到或超過起征點的全額納稅)
C應納稅額=1001×10%=100.1(元)
D應納稅額=2000×10%=200(元)
假設上例中的1000元為免征額,則
A應納稅額=0(元)
B應納稅額=0(元) (只對超過免征額部分納稅)
C應納稅額=(1001-1000)×10%=0.1(元)
D應納稅額=(2000-1000)×10%=100(元)
【例題·判斷題】起征點是指稅法規定的計稅依據應當征稅的數額起點。計稅依據數額達不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起征點的,則對超過起征點的部分征稅。(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起征點的計稅依據的數額未達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或超過起征點的,則就其全部數額征稅。
【例題·判斷題】如果稅法規定某一稅種的起征點是800元,那么超過起征點的,只對超過800元的部分征稅。(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起征點的計稅依據的數額未達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或超過起征點的,則就其全部數額征稅。
11.法律責任
因違反稅法而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注意】沒有民事責任。
本節重點掌握
1.稅收的特征;
2.稅收的分類;
3.稅法的分類;
4.稅法的11個構成要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