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財務報告概述 |
第 2 頁:第二節資產負債表 |
第 3 頁:第三節利潤表 |
第三節利潤表
一、利潤表的概念
利潤表是指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利潤表屬于動態會計報表,主要依據會計的收入實現原則和配比原則編制。
二、利潤表的作用
利潤表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助于分析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獲利能力;
(2)有助于考核企業管理人員的經營業績;(3)有助于預測企業未來利潤和現金流量;
(4)有助于企業管理人員的未來決策。
三、利潤表的內容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的規定:在利潤表中,費用應當按照功能分類,分為從事經營業務發生的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利潤表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資產減值損失、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所得稅費用和凈利潤。利潤表主要反映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構成營業利潤的各項要素
營業利潤從營業收入出發,減去為取得營業收入而發生的相關費用(包括有關的流轉稅)后得到。
(二)構成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的各項要素
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在營業利潤的基礎上,加上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后得到。
(三)構成凈利潤(或凈虧損)的各項要素
凈利潤(或凈虧損)在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的基礎上,減去本期計入損益的所得稅費用后得到。
四、利潤表的基本格式
利潤表常見的格式有兩種:單步式利潤表和多步式利潤表。我國采用的是多步式利潤表。多步式利潤表中的當期凈利潤,是通過多步計算確定的,通常分為以下幾步:
第一步,反映營業利潤,從營業收入出發,減去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加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減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加上投資收益(減投資損失),計算得出營業利潤;
第二步,反映利潤總額,在營業利潤的基礎上加上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計算得出本期實現利潤的利潤總額,即稅前的會計利潤;
第三步,反映凈利潤,從稅前會計利潤中減去所得稅費用,計算得出本期的凈利潤(或凈虧損)。第四步,反映每股收益。分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的每股收益。
五、利潤表的編制方法
利潤表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利潤(或虧損)的實際情況,報告企業的經營成果。利潤表中的“本期金額”欄反映各項目的本期實際發生數,在編報中期財務會計報告時,填列上年同期累計實際發生數,在編報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時,填列上年全年累計實際發生數,并將“本期金額”欄改成“上期金額”欄。如果上年度利潤表的項目名稱和內容與本年度利潤表不一致,應對上年度報表項目的名稱和數字按本年度的規定進行調整,并按調整后的數字填入報表的“上期金額”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