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 會計概述 |
第 2 頁:第二節 會計基本假設 |
第 3 頁:第三節 會計基礎 |
第 4 頁:第四節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
第四節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對投資者等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征,
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
一、可靠性(真實)最基本的要求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會計提供的信息應具有可檢驗性,經得起檢驗。
(一)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如實反映在財務報表中,不得虛構。
(二)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則的前提下,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性。不得隨意遺漏或減少。
(三)包含在財務報告中的會計信息應當是客觀中立的、無偏的。不得根據事先設定的結果,選擇性列示會計信息。
二、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具備相關性的會計信息應當在保證及時性的前提下,具備反饋價值的預測價值。
相關性應以可靠性為基礎,即會計信息應在可靠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做到相關性,以滿足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需要。
對于特定用途的會計信息,不一定都通過財務會計報告來提供,可以采用其他的提供形式。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以便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憑證+賬簿+報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可比性包含一致性。
此可比性要求企業達到如下標準:
(一)同一企業不同會計期間的可比,即縱向可比;為達到此要求,企業在選擇會計方法時,應保證前后期一致,即使發生了會計政策的變更,也應當按規定方法進行會計口徑的調整,以保證會計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二)同一會計期內,不同企業之間的可比,即橫向可比。為了達到此要求,企業應采用國家統一規定的方法去進行會計處理;
一致性的要求并不意味著企業所選擇的會計核算方法不能作任何變更,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核算方法,但應在企業財務報告中作相應披露。
五、實質重于形式
(一)實質指的是經濟實質,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此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處理時,應當以經濟實質為準,而不受法律形式的制約。
(二)實務中的應用案例: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
特點:租期大部分相當于設備壽命期,租賃期滿,設備可由承租方、續租或退回出租方。
六、重要性
在評價某項目的重要性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一般來說,可以從質(性質)和量(金額)兩個方面綜合考慮。
(一)對于會計業務的處理要抓住重點。
(二)重要程度的判斷:
只要具備下列中的一條即可認定為重要事項。
1.金額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應界定為重要信息;
2.指標本質上屬于重要信息,比如凈利潤。
(三)實務中的應用案例
季度報告沒有必要像年度財務報告那樣披露詳細的附注信息。
七、謹慎性
(一)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對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面臨著許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如:應收款項的可收回性、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售出存貨可能發生的退貨或者返修等。
(二)實務中的應用案例: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
需要注意的是,謹慎性原則并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置各種秘密準備,否則,就屬于濫用謹慎性原則,將被作為重大會計差錯進行處理。
【注意】杜絕極端一貫地、蓄意地、一概地多計費用和損失,少計資產和利潤,甚至建立秘密準備,人為操縱利潤,造成信息誤導。
八、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一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即在經濟交易或者事項發生后,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單據或者憑證;
二是要求及時處理會計信息,即按照會計準則規定,及時對經濟交易或者事項進行確認或者計量,并編制財務報告;
三是要求及時傳遞會計信息,即按照國家規定的有關時限,及時地將編制的財務報告傳遞給財務報告使用者,便于工作于其及時使用和決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