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預算組織程序
四個環節:編制、審批、執行、調整
(一)預算的編制
預算草案是指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編制的未經法定程序審查和批準的預算收支計劃。
1.預算年度——公歷1月1日~12月31日
2.預算草案的編制依據
各級政府 |
各部門、各單位 |
(1)法律、法規; |
(1)法律、法規; |
(2)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中長期計劃以及有關的財政經濟政策; |
(2)本級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的部署; |
(3)本級政府的預算管理職權和財政管理體制確定的預算收支范圍; |
(3)本部門、本單位的職責、任務和事業發展計劃; |
(4)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預算收支變化因素; |
(4)本部門、本單位的定員定額標準; |
(5)上級政府對編制本年度預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 |
(5)本部門、本單位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預算收支變化因素。 |
【例題·判斷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中長期計劃以及有關的財政經濟政策是各級政府、各部門和各單位編制年度預算草案的依據。( )
【答案】×
【解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中長期計劃以及有關的財政經濟政策是各級政府編制年度預算草案的依據。
3.預算草案的編制內容
中央預算的編制內容:
(1)本級預算收入和支出;
(2)上一年度結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3)返還或者補助地方的支出;
(4)地方上解的收入。
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的編制內容:
(1)本級預算收入和支出;
(2)上一年度結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3)上級返還或者補助的收入;
(4)返還或者補助下級的支出;
(5)上解上級的支出;
(6)下級上解的收入。
(二)預算的審批
1.審批權——各級批各級
中央預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地方各級政府預算——本級人民代表大會
2.預算備案
各級政府預算經本級人大批準后,必須依法自下而上地向相應的國家機關備案。
3.預算批復
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應當自本級人大會批準本級政府預算之日起30日內,批復本級各部門預算。
各部門應當自本級財政部門批復本部門預算之日起15日內,批復所屬各單位預算。
【例題·單選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由( )審查和批準。
A.上級人民政府
B.本級人民政府
C.本級人民代表大會
D.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
【答案】C
(三)預算的執行
1.各級預算由本級政府組織執行,具體工作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負責。
2.預算收入征收部門,必須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及時、足額征收應征的預算收入。
3.各級政府財政支出部門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及時、足額地撥付預算支出資金,加強對預算支出的管理和監督。
4.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的支出必須按照預算執行。
5.預算的收入和支出必須通過國庫進行。各級國庫庫款的支配權屬于本級政府財政部門。
【注意】參與政府預算的執行部門包括:各級政府(組織者),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管理者),預算收入征收部門(收錢的),財政支出部門(花錢的)、國庫(存錢的)
(四)預算的調整
預算調整是指經全國人大批準的中央預算和經地方各級人大批準的本級預算,在執行中因特殊情況需要增加支出或減少收入,使原批準的收支平衡的預算的總支出超過總收入,或者使原批準的預算中舉借債務的數額增加的部分的變更。
1.審批
縣級以上包括中央,由人大常委會審批;鄉、民族鄉、鎮政府預算的調整方案必須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未經批準,不得調整預算。
2.備案
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的調整方案經批準后,由本級政府報上一級政府備案。
3.不屬于預算調整的范圍
(1)在預算執行中,因上級政府返還或給予補助而引起的預算收支變化,不屬于預算調整。
(2)接受返還或者補助款項的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有關情況。
(3)接受返還或者補助款項的鄉、民族鄉、鎮政府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有關情況。
【例題·單選題】預算法規定,中央預算的調整方案必須提請( )審查和批準。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C.國務院
D.財政部
【答案】B
【例題·多選題】關于預算調整原因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
A.原批準的預算在執行中因特殊情況需要增加支出
B.原批準的預算中舉借債務的數額增加的部分變更
C.原批準的預算在執行中因特殊情況需要減少收入
D.原批準的收支平衡的預算的總支出超過總收入
【答案】ABCD
會計從業萬題庫 | 微信搜索"考試吧會計從業資格考試"
會計從業資格交流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