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5 頁:多選題 |
第 7 頁:判斷題 |
第 8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9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10 頁:判斷題答案 |
三、判斷題
1.√【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規定,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2.×【解析】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和定期兩類,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后第一天算起。
3.×【解析】代理記賬機構為委托人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經代理記賬機構負責人和委托人簽名并蓋章后,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外提供。
4.√【解析】各單位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事項應當在依法設置的會計賬簿上統一登記、核算,不得私設賬外賬。
5.×【解析】基本存款賬戶的存款人可以通過本賬戶辦理現金支取。
6.×【解析】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的,除了取得會計從業資格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的專業技術職務或者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的經歷。
7.×【解析】委托加工應繳消費稅的消費品,應由受托方代收代繳消費稅。
8.×【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規定,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但不是不得兼任任何賬目的登記工作。
9.×【解析】雖然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承擔第一責任,但是會計人員對本單位的會計信息失真也有一定責任。
10.√【解析】略。
11.×【解析】根據《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凡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稅收入、應稅財產或者應稅行為的各類納稅人,均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稅務登記。因此,未辦理
工商登記的,也可能要辦理稅務登記。
12.√【解析】略。
13.×【解析】會計工作不只是記記賬、算算賬,與單位經營決策關系很大,如果沒有會計人員的積極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就會出現問題,決策就可能出現失誤。會計人員特別是會計部門的負責人,必須強化自己參與管理、當好參謀的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
14.√【解析】略。
15.√【解析】本題正確地闡述了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法律制度之間的關系。
16.√【解析】根據《會計法》規定,對于不具備設置會計機構條件的單位,應當委托經批準設立的從事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17.√【解析】移交人員對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會計資料移交后,如發現是在其經辦會計工作期間所發生的問題,由原移交人員負責,原移交人員不應以會計資料已經移交而推脫責任。
18.×【解析】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單位負責人負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組織實施,對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實施承擔最終責任,而不是總會計師。
19.×【解析】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對象是單位的經濟活動。
20.×【解析】稅收分配不是按照等價原則和所有權原則分配的,而是憑借政治權力對物質利益進行調節,從而達到鞏固國家政權的政治目的。
21.√【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規定,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中的“堅持準則”,不僅指堅持會計準則,而且包括堅持會計法律、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以及與會計工作相關的法律制度。
22.√【解析】計稅依據是指計算應納稅額的依據或標準,可以分為從價計征、從量計征、復合計征三種類型。
23.×【解析】會計職業道德不僅要求調整會計人員的外在行為,還要調整會計人員內在的精神世界,其調節的范圍遠比法律廣泛。
24.×【解析】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5.×【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規定,納稅人停業期滿不能及時恢復生產經營的,應當在停業期滿前向稅務機關提出延長停業登記申請。
26.×【解析】付款人承兌商業匯票,不得附有條件;承兌附有條件的,視為拒絕承兌。
27.×【解析】增值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
28.×【解析】這種情況下應一并征收營業稅。
29.√【解析】略。
30.×【解析】會計工作交接完畢后,交接雙方和監交人要在移交清冊上簽名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