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考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甚至非常搞笑。有這樣一位考生,估計他是實在答不出來,又無事可做,他在一道論述題后面寫了篇小散文,在另一道論述題后面給閱卷老師寫了封信。閱卷老師根本沒看他寫的是什么,便隨手給了兩個10分。后來幸虧被復查組發現,才糾正過來。
多數閱卷小組會采取流水作業的方式閱卷,分工協作。流水作業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迫使每位閱卷教師必須盡量提高速度以避免“掉隊”,你追我趕,整體閱卷速度必然越來越快。可以毫無夸張地說,很多批閱論述題的老師,幾乎在眼睛瞄上答案的同時,手下的分數就已經給出,連考生寫了些什么都沒看清楚,便匆匆地一翻而過。考研閱卷在很多老師那里,就是不停地翻卷子、打分、簽名,完全是機械勞作,根本不用動腦子。有些老師說,這哪里是閱卷,干脆叫“翻卷”或許更貼切些。
考研專業課的命題也有內幕。考研與高考有很大不同,除了法律碩士與MBA等少數學科外,占考試分數五分之二至五分之三的專業課命題和評卷是由招生院系各自負責的。由于國家對此缺乏相應的管理與監督,造成考研存在極大的暗箱操作。專業課的命題大多由研究生導師負責,而大多數科目尤其是文科沒有像公共課那樣實行標準化考試。在命題時沒有任何的保護性措施,于是為幕后交易造成可乘之機。有些有背景或與導師有特殊關系的考生考前就知道考試重點甚至考題,而大多數考生只有頭懸梁錐刺骨昏天黑地背書的份。再次是評卷也是如此,絕大多數考研專業課沒有相應的標準答案,而考題的封面就是考生的考號和姓名,評卷老師心中的尺度就是學術良心與各方面的利害關系。在導師的一念之間一些人平步青云,一些人墜入深淵,數月的寒窗苦讀化為烏有。在北京,大的小的,真的假的,紅的黑的,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有上千家,其中考研班占了大頭。由于管理的缺失,這種競爭有時竟以極不公正的、甚至以黑社會的某些形式公開進行:授課質量差,老師不到位或效果差;授課時間缺斤短兩,原先承諾的“名師”講課時間不足;教務安排非常混亂,有時政治課十天半月才上一次,有時一天內要到兩個地方上課;承諾不兌現或流于應付,有的考研班承諾有午餐并提供午間休息的地方,事實上學生得自己掏錢在外就餐;有的承諾考研班有資料有自編教材,事實上什么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