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是一部分人對自己生存狀態的另外一種追求……
很早以前就想寫一篇關于考研的文章,卻沒有機會。作為曾經是考研大軍的一員,經歷了其中的甘與苦、得與失,今天,回過頭來,再說考研,有機會與今天與我當年一樣年輕的學子們交流,感慨系之。
考研前的故事……
我就讀于一所地方性的重點綜合大學,學的是理科,是那種最長線的專業,聽說師兄師姐他們畢業后絕大部分從事教育工作。我當時還年輕,認為教書并不一定適合自己,自己也不滿足于當一個中學教師,如果可以留在大學教書,那我們的起點(本科文憑)就決定我們在高校中的“鳳尾”位置,所以還是不甘心。
可是沒有什么其他的途徑改變這一切。我知道我暫時沒有力量改變這一切,但我還年輕。我開始默默地學習系里給我們開的基礎專業課程,我的專業課基礎還算好,不像我的那些室友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拼命地玩游戲、打牌、看片,喝酒……,進入大三上的時候,才發現大學時光竟然將過其半,我親眼見過我的同學哭過,當他的CET-4成績再一次不過線的時候,他說出:“我恨這個大學!”
偶然的機會,我選修了一門叫《管理心理學》的課,主講老師是一位外校的心理學教授。我不知道這門課對純理科的學生帶來什么樣的吸引力和新鮮勁兒,我當時是控制不住自己,一頭就扎進去了,再也回不了頭!那是絕對的耳目一新,我被它迷住了,也被授課的教授的專業風采和授課迷住了。我盼望著聽他的下一節課。
我開始去久違的圖書館,閱讀一些管理和心理學方面的文章,很快就發現,我的基礎實在是不適合讀這些書,時常吃些夾生飯。曾經,我有幸聆聽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的演講,才懂得我那時的學習實際上就是在不知不覺地應用楊振寧先生倡導的“滲透法”,學習新知識。那個時候的閱讀更像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之所以說些瑣事,那是因為我認為這段經歷實際上隱藏著我更換專業和學校的因子。
至于考研,那是后來才有的事。大一、大二的學生還鮮于“考研”這個詞匯(不像今天的學子幸運,一進大學,就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考研信息和資料),不過我們還是明白考研很難,它是屬于少數人的事,與絕大多數人無關(今天這個比例正好相反)。
直到大三上初始的時候,班上的同學基本上分成兩派,學習的和不學習的。玩的繼續玩,學的繼續學。后來,畢業時回想起這段日子,發現大三上是大學里非常關鍵的一個時期,差不多是一個大學學習的分水嶺。
前面說過我就讀的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文理科的比例相對比較均勻,我知道有些大學的本科教育實行的并不是學分制。在這些大學里,如果學生想選修系里沒有開的課程,如果時間不夠用,只有逃這邊的課去旁聽他感興趣的課。他隨時都會兩邊的危險——系里的老師會查他,外院的老師會納悶教室里怎么會無緣無故地多了一個旁聽生,也沒聽過院里的哪位老師介紹過。
不過大班上課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碰到小班,你可小心,有一次,我一不小心跑到研究生(論壇) 教室里面去了,鬧了個笑話。研究生課程雖然沒有聽成,但我還是親眼目睹研究生教室里面只有兩三個人聽課,感覺心情比較舒暢!
就這么走馬觀花旁聽了一段時間,我漸漸明白我可能不太適合學習純文科的東西。我偶然走進一個大教室,聽一位老師主講《微觀經濟學》,我發現經濟學可能是我最想要那種,它與我本身的專業聯系較緊,但經濟學很注重思想和實用,學過的理論可以分析和指導我們周圍的世界,況且有些問題奇怪的連老師也沒有想過。
相關推薦:考試吧:2009考研各高校調劑信息匯總專題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