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 3 頁:分析題 |
34.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巧用大循環,處理不再難
山東某地采用循環經濟的理念,將秸稈“吃干榨盡”,對秸稈利用進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稈種蘑菇
該地小麥種植面積為60萬畝,按畝產500公斤秸稈計算,每年產生30萬噸秸稈。雖然粉碎還田、壓塊做燃料、青儲養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稈,但一些農戶為圖方便,仍然偷偷焚燒秸稈,當地禁燒壓力很大。
2009年,該地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家蘑菇種植企業,該企業以小麥秸稈加雞糞為原料培育雙孢菇,從當地收到小麥秸稈不夠用,還在周邊100公里范圍的縣市收集,雞糞則由當地一家大型養雞場提供。自蘑菇廠建起來后,蘑菇廠對秸稈的大量需要,讓原本難以處理而成為“包袱”的秸稈搖身一變,不僅成了香餑餑,而且還成為農民增收的渠道。
二、延長產業鏈
然而,蘑菇廠每年產生的6萬噸菌渣,四處堆積,臭氣難聞,也引來周邊群眾的投訴,由此,該蘑菇廠開始尋找下游菌渣處理企業,開展產業鏈條的招商引資。
山東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動前來,并把廠于建在該蘑菇廠旁邊,他們將買來的菌渣加上豬糞,經過發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機復合肥。這不僅解決了菌渣問題,而且也附帶解決了讓周邊養豬戶頭痛的豬糞問題,該公司將生產出來的有機復合肥直接賣給周邊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種植戶以及果農等,由于減少了銷售中間環節,價格合理。而很受歡迎。該公司也因之而獲利頗豐。
三、“鏈接”到山林
秸稈經過種植蘑菇,變成了有機復合肥,最后拿到市場上銷售,算是完成了一個標準的循環利用過程,然后,如果將有機復合肥集中用于生態修復工程。再次推動一個新的生態產業發展,豈不是更好?
該地又動起腦筋,將秸稈利用產業與退耕還林工程對接,該地的山區丘陵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2/3,其中林荒山地有6萬多畝,這些山地土壤貧瘠。含沙量大,農作物產量低,經濟效益差。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該地從2011年開始,由市財政投入數億元,實施為期5年的“自主退耕還林生態富民”工程,打算將這些山地改造成高產的大棗、大櫻桃等經濟果林,大力推進農林業轉型。
而要發展高產高效的有機果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有機肥從何而來?這時,秸稈等有機肥料又成了人們惦記的寶貝。為了種植出優質林果,當地農民在山地種植果林時,都開始墊秸稈、放菌渣有機復合肥等。大片經濟果林的種植,不僅大大地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從而實現了秸稈利用的大循環,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農民收入。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3年6月22日)
(1)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環,處理不再難”中“巧”在何處?(6分)
(2)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難題和矛盾時,上述事例對你有何啟示?(4分)
【參考答案】
1.“巧”在尊重和正確利用客觀規律。人們的生產生活必須尊重和正確利用客觀規律,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也必須以承認規律的客觀性為前提。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們通過自覺活動能夠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用從實際出發,努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
2.啟示之一:聯系是普遍的,發展經濟必須與保護環境相協調。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趨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啟示之二:認識是不斷深化發展的,人類認識自然規律是一個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規律是客觀的,要按照客觀規律去辦事,違背規律就要受到懲罰。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