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題:(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
34(1).材料1
據《莊子·養生主>載,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時,“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贊嘆其技藝之妙。庖丁釋刀云:平生宰牛數千頭,而今宰牛時全以神運,目“未嘗見全牛”,刀入牛身若“無厚入有間”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雖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鋒利仍“若新發於硎”。后常用“庖丁解牛”作為神妙的技藝的典型。
材料2
古宋國有個人,他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一天下來十分疲勞,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死了。
天下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人實在很少啊!以為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請回答:
(1)以上兩則故事體現了什么唯物辯證法原理?
(2)這個故事對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的啟示。
答案要點:
(1)唯物辯證法認為,規律揭示的是事物運動發展中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到,規律都是客觀存在著,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人們不能藐視規律,更不能創造和消滅規律。人在客觀規律面前又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無所作為的。人們在實踐中可以認識或發現規律,并利用這種合規律的認識指導實踐,以達到改造世界、為人類謀利的目的。材料1中的庖丁之所以在解牛的時候能夠“游刃有余”,就是因為他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遵循牛生長的客觀規律,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找到規律和利用規律。而材料2中的禾苗死掉的根本原因則是它的主人藐視禾苗生長的規律,并且破壞了這個規律。
(2)對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的啟示:①必須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以承認規律的客觀性為前提。②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從實際出發,努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其次,實踐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基本途徑。最后,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還依賴于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34(2).在當代,科學技術如同“雙刃劍”,科學技術發展在造福人類的同時,“全球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材料1
馬克思認為:“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材料2
愛因斯坦指出:“我們時代為其在人的理智發展中所取得的進步而自豪。……當然,我們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為我們的上帝;它固然有強有力的身軀,但卻沒有人性。……理智對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銳的眼光,但對于目的和價值卻是盲目的。”“關心人的本身,應當始終成為一切技術上奮斗的主要目標;關心怎樣組織人的勞動和產品分配這樣一些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用以保證我們科學思想的成果會造福于人類,而不致成為禍害。”
請回答:
(1)馬克思所講的歷史事實蘊涵哪些唯物史觀原理?對我們今天有何啟示?
(2)愛因斯坦對科學技術作用的分析觀點是什么?應當如何正確處理真理和價值的關系?
答案要點:
(1)馬克思的話蘊涵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原理,科學技術是歷史變革和發展的動力,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生產方式制約整個社會生產、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過程的原理。我國古代的科技發展創造為人類社會進步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們今天應當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建設創新型國家,為我國和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2)愛因斯坦的分析,說的是科學技術是否造福于人類的問題,在哲學上說,就是真理和價值的關系問題。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價值則是客觀事物即客體滿足人(主體)的需要。科學技術是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和改造,屬于真理的范疇。科學技術能否為人服務,是福還是害屬于價值問題。我們應當堅持真理和價值的統一,使科學技術造福于人類。在當代,我們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發揮科技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造福人類。同時,又要通過改革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控制人們的行為,避免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危害。
34(3).下列材料為中國文化中深涵哲理的典故或成語:
材料1.
《老子》中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材料2
《論衡》中說: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后人引申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材料3
《后漢書·丁鴻傳》中說: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消滅,害除福湊矣。杜漸防萌亦作防微杜漸。
請回答:
這些典故所包含的哲理是什么?為什么?對我們在成才道路上有何指導意義?
答案要點:
(1)上述三個典故所包含的哲理都是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這一原理認為事物變化發展有量變和質變兩種形式和狀態,量變和質變相互區別、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相互滲透,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和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2)典故中的合抱之木、九層之臺、千里之行、冰凍三尺屬于事物的質變,是由生于毫木、起于累土、始于足下、非一日之寒的量變引起和造成的結果。防微杜漸說的是在壞思想、壞事情或錯誤剛萌生時加以防止、杜絕,即不讓其量變,就不會發生兇惡、災害這種質變。
(3)在我們成才(屬于質變)的道路上,一定要重視和應用這一原理指導我們的學習和工作,勤奮學習、努力工作。一方面,注重知識、經驗的積累,防止急于求成;另一面,要有是非、善惡觀念,防止不良思想和行為的發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前進,我們就一定能成為社會所要求的人才。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