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1題 |
第 2 頁:第2題 |
第 3 頁:第3題 |
第 4 頁:第4題 |
第2題 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經典 作家關于資本主義的分析已經過時了。請結合馬克思主義相關原理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并運用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資本主義認識的科學性 。
【啟航提示】
當代資本主義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與第二 次世界大戰前的資本主義相比,當代資本主義在許多方面已經并正在發生著變化。揭示這些新變 化的表現和特點,對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的本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4年的考研政治曾以“工人持股”這一當代資本主義中“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的變化為 考點命制分析題。對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分析,既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原理,也涉及到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資本主義的分析,同時還涉及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關系?忌趶土曋 應把握以下幾點:
1、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資本主義分析的科學性。
2、質量互變規律與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3、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
4、“兩個必然”與“兩個絕不會”的關系以及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
相關知識點1 馬克思主義真理觀
1、真理及其客觀性: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真理的客觀性或客觀真理 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二是指真理的檢驗標準是客觀的,客觀的社會實踐是 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
真理是個發展過程,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是真理問題上的辯證法。(1)真理的絕對 性或絕對真理有三層含義:一是就真理的客觀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 認識,都包含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內容。二是就人類認識的本性來說,人類完全可以認識無 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三是從真理的發展來說,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2)真理 的相對性或相對真理是指人們在一定條件下的正確認識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層含義:一是從廣度 上說,它只是對客觀世界的一定范圍、方面的正確認識,有待于發展;二是從深度上說,它只是 對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層次的近似正確的認識,有待于深化;三是從進程上說,它只是對事物 的一定發展階段的正確認識,有待發展。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同一客觀真理的兩重屬性。(1)二者相互聯結、相互包含。一方面, 相對之中有絕對,絕對真理寓于相對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絕對之中有相對,絕對真理通過相對 真理表現出來,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2)二者相互轉化。
3、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 定的。
4、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1)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即絕對性是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此外再無別的標準;凡 經過實踐證明的一切認識都是客觀真理,都具有不可****的性質;實踐能夠檢驗一切認識,即使 當前的實踐不能加以判定,最終也會由別的實踐做出裁決。(2)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是指:一 定歷史階段上的具體實踐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證明或駁倒某一認識的真理性;實踐檢驗 真理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實踐檢驗過的真理還要繼續接受實踐的檢驗。
相關知識點2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表現、原因和實質
1、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表現:
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國家所有制形式形成并發揮重要作用,法人資本所有制崛起并成 為居主導地位的資本所有制形式。
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的變化——職工參與決策;終身雇傭;職工持股;實行全民化的社會福 利制度。
社會階層、階級結構的變化——(1)資本家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2)高級職業經理成 為大公司經營活動的實際控制者;(3)知識型和服務型勞動者的數量不斷增加,勞動方式發生 了新變化。
經濟調節機制和經濟危機形態的變化——國家對經濟的調節干預不斷加強,國家已經承擔起 提供財產保護、增強國家競爭力、實現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保持經濟穩定、提高社會福利水平 以及維護競爭秩序等重要職能。經濟危機的形態發生的變化表現在:①危機對社會經濟運行的干 擾減輕,破壞性減弱;②危機周期的長度縮短;③經濟危機的四個階段(即危機、蕭條、復蘇、 高漲)之間的差別有所減弱;④金融危機對整個經濟危機的影響加強。
政治制度的變化——(1)國家行政機構的權限不斷加強。(2)政治制度出現多元化的趨勢 ,公民權力有所擴大。(3)法制建設得到重視和加強。(4)改良主義政黨在政治舞臺上的影響 日益擴大。
2、變化的原因:(1)根本推動力量: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2)工人階級的斗爭 。(3)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對資本主義的影響。(4)改良主義政黨對資本主義的改革。
3、變化的實質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從根本上說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 規律和資本主義特有規律作用的結果,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基本框架內的變化,并不意味著資本主 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發生了變化。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并沒有否定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科學性,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 和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依然沒有改變。
相關知識點3 “兩個必然”和“兩個絕不會”與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
1、“兩個必然”和“兩個絕不會”的關系。(1)兩個必然:資產階級必然滅亡,無產階級 必然勝利。(2)兩個絕不會:無論哪一種社會主義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 以前,是絕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胞胎里成熟以 前,是絕不會出現的。(3)“兩個必然”和“兩個絕不會”是對資本主義滅亡和共 產 主義勝利 必然性以及這種必然實現的時間和條件的全面論述。前者講必然性,后者講實現必然性的條件。
2、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1)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包含著現代的一切 沖突的萌芽”。(2)資本積累推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斷激化并最終否定資本主義自身。(3)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社會化的更高形式,并成為社會主義的前奏。(4)資本主義社會存在 著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
相關知識點4 否定之否定規律與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長期性、曲折性
1、肯定和否定事物內部都存在著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維持現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現存事物滅亡的因素。
2、否定之否定規律:事物的辯證發展經過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決。而處于否定階 段的失誤仍然具有片面性,還要經過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實現對立面的統一,使矛盾得到 解決。事物的辯證發展就是經過兩次否定,出現三個階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形成一個周期,促進事物自我發展、螺旋上升。
3、辯證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
(1)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第三,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節。第四,辯證否定的實質是“ 揚棄”,即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繼承,既克服又保留。
(2)方法論意義:對待事物要科學分析,不能一味肯定,也不能一味否定。
4、否定之否定規律原理的意義: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這一原理對 于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曲折性和前進性,具有重要意義,既要充分注意困難,又要充滿信心 。
5、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長期性和社會主義發展的曲折性
(1)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過程。首先,任何社會形態的存在都 具有相對穩定性,從產生到衰亡都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跨度。其次,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決 定了過渡的長期性。最后,當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還有容納生產力發展的空間。
(2)社會主義在曲折中發展是由以下因素所決定的:(1)社會主義是新生事物,成長不可 能一帆風順。(2)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展,是作為一個過程而展開的。(3)經濟 全球化對于社會主義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