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5 頁:參考答案 |
26.【答案】B
【考點】個性與共性
【解析】本題中“伊萬”是個性,“人”是共性,伊萬屬于人的范疇,這正說明了個性體現共性,共性寓于個性之中。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共性寓于個性之中,通過個性表現出來。一定條件下,共性和個性能夠相互轉化。B項正確,AC項錯誤。又因為一般和個別是一對矛盾,相互依存,同時產生同時消滅,故D錯誤。
27.【答案】B
【考點】內因外因
【解析】題中“琴”是外因,“指”是內因,琴聲被彈奏需要指頭和琴同時作用,體現了內外因哲學原理,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故B正確。ABD項在文中并沒有體現,故不選。
28.【答案】C
【考點】內因外因
【解析】題干中的“腐”是內因,如果不腐爛,就不會“蟲生”,“蟲生”就是外因。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故本題答案選擇C。ABD項本身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
29.【答案】D
【考點】矛盾規律
【解析】“自身硬”指的是鐵砧,打鐵的時候必須把原料放在鐵砧上反復敲打,鐵砧必須比原料硬,打鐵才能完成,直到成型。這句諺語比喻做一件事的時候,自身條件過硬十分的重要,體現了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的根據。ABC項不符合題意。
30.【答案】C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題目中“難事”開始于“易”,“大事”開始于“細”,說明要成功就必須一點一滴的積累,這就體現了量變質變規律。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質變是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故這道題選擇C項。ABD項與題目無關,故不選。
31.【答案】A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是質變。圖中,人的血液PH值在7.35-7.45之間屬于健康,6.8-7.35、7.45-7.8之間屬于非健康,低于6.8和高于7.8則人就會死亡,6.8、7.35、7.45、7.8、6.8都是量變質變轉換的關節點,故答案之中,只有A選項中的變化沒有超過關節點,屬于量變,而BCD項中都包含了量變與質變兩種變化。故本題選擇A。
32.【答案】C
【考點】量變質變
【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是質變。認識度才能為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準則即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題干中的“死去活來”、“如膠似漆”、“取之不盡”、“長命百歲”都是沒有堅持適度原則,“溫馨”、“知心”、“夠用”、“健康”都屬于合理的范圍內,故選C。ABD本身正確,但與題目無關。
33.【答案】A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題中居維葉的理論認為生物的變化是突發性的災難引起的,只看到了質變的作用,沒有提及量變的作用,故本題選擇A。
34.【答案】D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文中人們改變了陶瓷分子排序上的順序,屬于量變中的次序上的變動,這一變動使得陶瓷發生了質變,故答案選擇D。AC本身正確,但與題目無關。只有在特定條件下,矛盾雙方才可以實現相互轉化,故B錯誤。綜上所述,此題選B。
35.【答案】B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是質變。題中的“底線”即關節點,人超出了這些關節點,其行為和人品就會發生質變,故B正確。ACD本身正確,但是與本題無關,故不選。
36.【答案】C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只有認識度才能確切地把握事物的質,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只有認識度才能為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準則即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文中小學生做適當的題,則成績會提升,但是如果做太多的題目,成績反而會下降,就是因為作業量超過了度的關節點,答案選C,AB選項本身正確,但是與題意不符。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二者并不是相互影響、相互決定的關系,故D選項錯誤。
37.【答案】B
【考點】否定之否定規律
【解析】辯證否定觀認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故AD錯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節,其實質是“揚棄”的過程。雖然全部燃素說被否定了,但是其內部比較合理的部分得到了繼承,這正體現了辯證否定觀,故選B。C項中的“否定一切”過于絕對,故不選。綜上所述,B正確。
38.【答案】C
【考點】否定之否定規律
【解析】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方向是前進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文中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話說明,人類的歷史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困難,正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故C項正確,而A項表述錯誤。BD兩項與題目無關,不選。綜上所述,本題選C。
39.【答案】C
【考點】現象與本質范疇
【解析】任何本質都是通過現象表現出來,沒有不表現為現象的本質。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即使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故我們不能停留于現象而必須透過現象揭示本質。狐假虎威的故事正是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答案選C。ABD項與題目無關,故不選。
40.【答案】D
【考點】現象與本質范疇
【解析】任何本質都是通過現象表現出來,沒有不表現為現象的本質。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即使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故我們不能停留于現象而必須透過現象揭示本質。“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這句詩的意思是,螢火蟲像火而不是火,露水像珍珠而不是珍珠,正體現了如果停留在表面現象,就無法揭示事物的本質。答案選D,ABC項與本題無關。綜上所述,本題選D。
41.【答案】C
【考點】現象與本質范疇
【解析】真像是從正面表現事物本質的現象,假象是從反面以歪曲的、顛倒的、否定的方式表現事物本質的現象,故C正確。假象與錯覺不是一回事,故B錯誤,現象屬于物質范疇,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故D錯誤,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即使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故A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C。
42.【答案】C
【考點】現象與本質范疇
【解析】假象是從反面以歪曲的、顛倒的、否定的方式表現事物本質的現象,假象與錯覺不是一回事,所謂錯覺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表面現象中個別特征的主觀反映,是錯誤的感性認識。王林通過各種手段偽裝特異功能,制造的是假象,這種假象并不是由于人們的主觀認識有誤而造成的,是客觀原因導致的,不是錯覺,故C正確,BD錯誤。A項屬于望文生義。
43.【答案】D
【考點】偶然性必然性范疇
【解析】必然性是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發生、確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是指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并非確定發生的,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可以這樣出現,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的趨勢。它們產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表現形式不同、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故事中,“兔子撞樹”是個偶然性事件,但是農夫卻認為這是個必然性事件,混淆了偶然和必然,故答案選擇D。ABC項與本題無關。
44.【答案】C
【考點】偶然性必然性范疇
【解析】必然性是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發生、確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是指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并非確定發生的,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可以這樣出現,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的趨勢,D錯在否認了偶然性的存在,故不選。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產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表現形式不同、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故B錯誤。A忽略了兩者的對立性,錯誤。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并為自己開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偶然是化了妝的必然”正是體現了這一原理,故答案選擇C。
45.【答案】B
【考點】偶然性必然性范疇
【解析】唯物辯證法認為,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并為自己開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文中把丘處機去牛家村這一偶然事件當做決定歷史發展的關鍵,否認了必然聯系,認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無客觀規律的,認為事物的發展是由其內在的“自由意志”所決定的,這是典型的非決定論觀點。故答案選擇B而不選C。A項的機械決定論只看到事物發展的必然性,忽視偶然性,與文中觀點相反,故不能選。D項中的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認為意識是物質的一種,故與題目無關。
46.【答案】C
【考點】原因和結果范疇
【解析】因果關系是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原因和結果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原因和結果的區分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故AD項錯誤。原因和結果相互作用,原因產生結果,結果反過來影響原因,互為因果。植被破壞會引起水土流失,在這對關系中,植被破壞是“因”,水土流失是“果”,而水土流失則進一步破壞植被,這個時候“果”反過來影響“因”了。原因和結果是對立統一的,二者互相滲透,結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現在結果之中,故B項錯誤。
47.【答案】C
【考點】可能性和現實性
【解析】抽象的可能性是在現實中缺乏充分根據、尚不具備必要的條件,因而在目前是無法實現的可能性。現實的可能性是在現實中根據充分,具備必要的條件,可能實現的可能性。文中“當將軍”這個事件是個抽象可能性事件,因為其在生活中雖然有根據,但是這種根據不夠充分,很難在目前實現,故答案選擇C而不選擇D。AB與本題無關,不選。
48.【答案】A
【考點】主觀辯證法和客觀辯證法
【解析】客觀辯證法是指客觀事物或客觀存在的辯證法,即客觀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形式呈現出的各種物質形態的辯證運動和發展規律。主觀辯證法是指人類認識和思維運動的辯證法,即以概念作為思維細胞的辯證思維運動和發展的規律。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在本質上是統一的,主觀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的反映。故答案選A,BCD三項與題干無關。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