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中國推動的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理念
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是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5年4月22日雅加達亞非峰會上第一次提出來的。在2005年7月1日簽署的《中俄關于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中,“和諧世界”第一次被確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共識。2005年9月15日,在紀念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胡錦濤主席全面闡述了和諧世界理念的深刻內涵。此后,“和諧世界”這個充滿東方智慧的新名詞,頻頻出現在重大國際場合,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贊同。
提出建設和諧世界,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會妨礙和威脅其他任何國家。中國現在不稱霸,將來即使強大了也永遠不會稱霸。中國的發展對世界來說是機遇不是威脅,是和平之福而非沖突之患。另一方面也表明,隨著中國的發展,我們將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為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
胡錦濤主席用八個字來描述和諧世界的美好圖景——持久和平、共同繁榮。具體來說,和諧世界應該是一個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開放的世界。
第一,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諧世界的基本前提。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大家庭的平等一員,都享有自主、自立的權利和應有的尊嚴。各國平等相待,尊重彼此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各國的內部事務由本國人民自己決定。國際事務應由各國通過平等協商解決,而不是由一兩個大國說了算,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應得到重視,發展中國家的正當利益也應得到維護。
第二,各國互信合作、和睦相處是和諧世界的重要保障。進入新世紀,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沖突和緊張局勢不僅沒有緩和跡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戰爭和沖突不符合世界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各國摒棄冷戰思維,通過公平、有效的安全機制,以協商、談判的方式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或地區沖突,才能有效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全。也只有加強合作,才能成功應對恐怖主義、跨國犯罪、傳染病、環境污染、自然災害等人類面對的共同課題。
第三,各國普遍發展、共同繁榮是和諧世界的堅實基礎。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努力緩解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逐漸減少和消除貧困,世界各國和諧相處才能真正實現。
第四,不同文明平等對話、共同發展是和諧世界的鮮明特征。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客觀現實,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有60多億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 500多個民族,6 000多種語言,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多種宗教。各種文明只有既競相展示自己的獨特魅力,又加強對話和交流,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才能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