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部分:真題重現 |
第 4 頁:第二部分:真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
14.“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形象地表達了動和靜的辯證關系是
A。靜不是動,動不是靜 B。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C。動是必然的,靜是偶然的 D。動是靜的原因,靜是動的結果 2007年)
15.“運動應當從它的反面即從靜止找到它的量度”,因為靜止是
A。運動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B。過去運動的結果和未來運動的出發點
C。運動的原因和根據 D。運動的基礎和承擔者 (1993年)
16.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這一論斷的含義是
A。變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變,沒有不變
C。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 D。變與不變是絕對對立的 (2006年)
17.在人與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與世界同時得到了改變,并獲得日益豐富的內容。造成這一變化的基礎是
A。自然界自身的運動 B。人的意識的能動作用
C。人的實踐活動 D。工具的制造與使用 (2003年)
18.人類生活的現實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一體
B。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統一體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統一體
D。人類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人類社會關系的總和 (2002年)
19.右邊這張照片反映出由于氣候變暖,北極冰蓋融化,致使北極熊無處可去的場景,頗具震撼力。它給我們地球上的人類發出的警示是
A。人與自然的關系成為人與人之間一切社會關系的核心
B。生態失衡已成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轉的趨勢
C。自然地理環境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決定力量
D。生態環境已日益成為人類反思自身活動的重要前提 (2010年)
20.隨著科學的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制造出諸如醋酸纖維、聚苯乙烯、合成橡膠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數量已達數百萬種。這一情況說明
A。物質世界是人類創造的
B。人類通過實踐將“自在之物”轉化為“為我之物”
C。物質世界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
D。人造物質可以脫離天然物質而存在 (2002年)
21.人類創造的自然語言和人工語言
A。是人類的主觀意識 B。既非物質,也非意識
C。是人類意識的物質外殼 D。是意識的客觀內容 (2001年)
22.“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個命題表明
A。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B。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C。觀念的東西和物質的東西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D。意識是人腦中特有的物質 (1999年)
23.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這段話表明人的意識具有
A。客觀性 B。能動性 C。對象性 D。任意性 (2000年)
2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來直接改變物質結構,就是信奉
A。主張精神主宰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唯心論
B。主張精神是脫離人腦獨立存在的客觀唯心論
C。認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質的機械唯物主義
D。認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實踐唯物主義 (2000年)
25.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造客觀世界,這一命題表明意識對物質具有
A。決定性 B。預見性 C。能動性 D。主動性 (2000年)
26.人工智能的出現對哲學意識論的意義是
A。否定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性
B。根本改變了人類意識活動的規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識活動中的主體性
D。表明意識活動與其他物質運動形式的同一性 (1996年)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