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部分:真題重現 |
第 4 頁:第二部分:真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
二、多項選擇題
1.在下列命題中,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絕對觀念的外化 D。萬物皆備于我
E。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 (1997年)
2.中國古代哲學家方以智指出:“氣凝為形,蘊發為光,竅激為聲,皆氣也”。這句話在哲學上表達了
A。多元論的思想 B。萬物都是物質的不同表現形式的思想
C。樸素辯證法的思想 D。物質和運動不可分的思想
E。物質運動形式多樣性的思想 (2000年)
3.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缺陷在于
A。把質上無限多樣的物質世界歸結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種特殊的物質形態誤認為物質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類對物質的認識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發展過程
D。沒有以科學的材料作為依據,純屬自發的猜測
E。割裂了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物質統一性 (1993年)
4.在下列命題中,屬于客觀唯心主義哲學觀點的是
A。世界統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觀念的集合
C。世界是絕對觀念的異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創造物
E。物是感覺的復合 (1994年)
5.《傳習錄》記載:“先生(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游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陽明這一觀點的錯誤是
A。把人對花的感覺與花的存在等同起來
B。把人對花的感覺夸大成脫離花的獨立實體
C。認為人對花的感覺與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張人對花的感覺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E。肯定人對花的感覺的能動性 (1996年)
6.哲學上把未經人類改造的自然稱為“第一自然”,把經過人類改造的自然稱為“第二自然”。關于二者的正確的哲學判斷是
A。第一自然是物質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質,部分是意識
B。第一自然是脫離人的物質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識的產物
C。第一自然與第二自然都是物質自然,第二自然是人類實踐創造的物質新形態
D。第一自然與第二自然都是物質自然,因為它們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維空間中排列而成的
E。第一自然與第二自然都是物質自然界,都是人類認識與改造的對象 (1999年)
7.從物質與精神的關系來看,“畫餅不能充饑”,這是因為
A。精神與物質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對物質具有相對獨立性
C。精神不能轉化為物質 D。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觀念的東西不能代替物質的東西 (2002年)
8.意識和物質的對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范圍,其對立便是相對的。這是因為
A。意識根源于物質 B。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C。意識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D。意識是物質的存在形式
E。意識可以轉化為物質 (2002年)
9.一位科學家說:“我們今天生活著的世界,與其說是自然界,還不如說是人造或人為的世界。在我們的周圍,幾乎每樣東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跡。”這段話應理解為
A。人造的或人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現實世界是人類精神的創造物
C。人類世界是人的實踐活動的對象化的結果
D。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人類改造世界的偉大力量
E。自在自然日益轉化為人化自然 (1997年)
10.關于龍的形象,自古以來就有“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的說法。這表明
A。觀念的東西是移入人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
B。一切觀念都是現實的模仿
C。虛幻的觀念也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
D。任何觀念都可以從現實世界中找到其物質“原型” (2007年)
11.魯迅說過“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專靠神思,所謂‘天馬行空’地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卻是三只眼,長頸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體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這段話說明,人們頭腦中的鬼神觀念是
A。頭腦中主觀自生的 B。人腦對客觀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腦對鬼神虛幻反映 D。可以從人世間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出來的 (1998年)
12.人的意識的主觀性方面表現為
A。反映形式的主觀性 B。不同主體的意識之間的差別性
C。對客觀對象反映的近似性 D。對客觀對象反映的超前性
E。對事物反映的虛幻性 (1995年)
13.近一年多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機面前,人們應該積極主動應對,化“危”為“機”。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識能動性原理的有
A。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B。我們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C。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同時產生的
D。事不避難,知難不難 (2009年)
14.IBM公司制造的“深藍”計算機戰勝了世界頂級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這一事實表明
A。電腦具有比人腦更高級的運動形式
B。電腦是人腦的延伸,是人類擴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腦的運動與電腦一樣,歸根到底是電子等物質粒子的運動
D。電腦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識,電腦戰勝人腦,實質上是人類自己戰勝自己
E。電腦和機器人也能進行某些實踐活動 (1999年)
15.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商務印書館先后出版了多個版本的《新華字典》。刪除了一些舊的詞條,增加了一些新的詞條,并對若干詞條的詞義作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對“科舉”這個詞條的解釋是:“從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為維護其反動統治而設的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后備人員的制度”,1992年版刪去“反動”二字,1998版又刪去“為維護其統治而設”。再如1971年版在解釋了“雉”就是“野雞”之后,緊跟著說“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裝飾品”。1992、1998年版也一樣,直到2008年版刪去了這句話。一本小字典,記載著詞語的發展變化,也記錄著時代前進的印記。字典詞條釋義的變化表明人們的意識
A。是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
B。取決于詞語含義的改變
C。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變化
D。需要借助語言這一物質外殼表達出來 (2010年)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