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知識點講解 |
第 3 頁:練習題 |
中 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將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舉行。會議將審議《中 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定調未來五年中國經濟走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培育新興產業節能減排、區域規劃協調發展等問題可能被涉及。
中 共十七屆五中全會10月15日至18日舉行,主要議程之一是討論審議《中 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定調未來五年中國經濟走向。
專家認為,市場關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培育新興產業節能減排、區域規劃協調發展等三大熱點,必將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將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全面協調發展的主基調。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多地兼顧保障和改善民生,“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要讓每一個中國人活得幸福而有尊嚴”,成為中國社會經濟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期發展的落腳點。
有專家認為,中國目前有實力富民,而解決發展中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均已成為當務之急。
但是,全球一體化環境下,外來的壓力和挑戰不斷考驗著中國的耐力和承接力。流動性泛濫充斥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揚、通脹預期增強、人民幣升值壓力明顯……中國將如何化解風險,尋找可持續協調發展之路?
發展更有效率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節能減排長效機制建立是關鍵點。這個五年節能減排硬約束指標如何在下一個五年得到延續,實現社會的“包容性增長”,實現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增長,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
節流更要開源,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市場熱捧的土壤。參與起草“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指導意見”的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齊建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財政金融支持將加大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投入,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快相關企業上市進程;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新興產業。
據了解,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的比重將提高到8%。發展主要將兩大路線,一是培育大型企業集團,通過大型集團發展來帶動中小企業,這一路線主要用于技術密集、規模效應高,風險大等三網融合、航空航天領域;二是培育中小企業發展來發展規模形成一個大的產業。
發展需要縱深。除了條條行業外,塊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也將成為關注焦點。國家發改委土地開發和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肖金成告訴記者,“十二五”規劃至少會涉及區域經濟的兩個方面,一是如何構建經濟圈和經濟帶,二是培育新的增長極,形成新的城市群。
隨著五中全會的召開,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號角即將吹響。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今起在京召開,為期四天的會議將審議未來五年中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即十二五規劃,以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縮小貧富差距、改革收入分配體制等事關民生的議題將有望成為焦點。
自1953年以來,中國每個五年計劃與規劃都規制著五年內國家發展戰略、發展政策的路徑軌跡。
胡錦濤總書記最近首次在公開場合提出“包容性增長”的新概念。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汪玉凱表示,這是中國促進實現“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最新舉動,它也將是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涵之一。
要實現包容性發展,要堅持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唐鈞認為,參與和共享的發展才有意義。應該使人民群眾有充分的發言權,讓他們享有行使民主權利的廣闊空間,以求在各社會階層和社會群體之間重建關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共同認知,使每一個個體都能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之中。濟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俞憲忠也認為,包容性增長就是經濟增長、人口發展和制度公平三者之間的有機協同,更關注民權民生,更能滿足民眾權利發展的制度公平訴求。
十二五:從“生存型”到“發展型”
中國發展方式面臨第二次轉型,專家稱十二五將加重改革分量
十七屆五中全會一個重要的議題是研究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十二五在中國改革歷史中將處于什么地位?轉型中的中國,有哪些問題亟須在十二五期間解決?昨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接受了本報的采訪,以專家的視角,透視十二五規劃對中國發展的影響和意義。
新階段從國富到民強
新京報:十二五規劃將會如何承前啟后?
遲福林:要突出強調的是,十二五所處的歷史背景和十一五發生了明顯變化,比如外部環境有三個重要的特點,一是國際金融危機帶來外部市場的變化,二是全球氣候的變化,三是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同時,國內環境也發生了變化,趨勢性的變化比十一五增多了。過去30年是“生存型”階段,十一五時期“發展型”的階段性問題突出了。我們以經濟總量為目標的增長方式,同“發展型”的階段性特征越來越不適應。
新京報:如何理解?
遲福林:從個人消費而言,“生存型”消費明顯減弱,以自身發展為主的“發展型”消費明顯加大,這種基本特征會在十二五時全面凸顯出來。在這個背景下,為什么內需不足,就是發展導向有問題。
也就是說,要由經濟總量導向轉向國民收入導向。第一,國民收入導向是適合現在階段的;第二,只有這樣才能釋放和擴大社會總需求,社會總需求的變化才能使中國真正走上以內需為主的發展道路,逐步走向消費大國。
所以,內外環境的明顯變化,使得十二五處在重大選擇關頭,處在以發展方式為主線的第二次轉型的階段。十二五這個事情選擇對了,做好了,對中國后20年、后30年的國富民強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