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章 |
第 2 頁:第二章第1節 |
第 3 頁:第二章第2節 |
第二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第一節 物質世界和實踐
一、世界觀與哲學的基本問題
1、世界觀與哲學的基本問題
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關系的根本觀點。方法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只有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才是哲學。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
2、哲學的重大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關系的問題。
思維和存在誰是第一性的問題,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的基本依據。
3、哲學又可以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①可知論:主張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包括唯物主義可知論和唯心主義可知論。
②不可知論:主張世界是不可以認識的,只有少數唯心論是不可知論。
4、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①辯證法是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待世界,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變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學是用孤立、靜止的觀點看待世界,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靜止不變的。形而上學否認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
③辯證法的三種基本歷史形態:樸素辯證法、唯心主義辯證法,馬克思主義辯證法。
④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是關于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科學。
客觀辯證法:是指自然界、人類社會本身固有的辯證運動規律。主觀辯證法:亦稱“思維辯證法”。唯物辯證法認為:客觀辯證法是第一性的,主觀辯證法是第二性的。
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為劃分哲學中的基本派別確定了科學的標準。
二、馬克思主義物質觀極其理論意義
1、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及其意義
列寧的物質概念是:“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
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理論意義在于:
①堅持了徹底的唯物主義的一元論。
②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和可知論,同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
③堅持把物質當作客觀實在性,堅持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統一性。
2、意識的起源和本質
①意識的產生、本質和能動作用
第一,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第二,意識又是社會的直接產物。勞動促進了人腦的形成,并產生了語言。
②從意識的本質看,意識是物質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是人腦對物質的反映,意識在形式上是主觀的,在內容上是客觀的。
③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主要表現在:意識反映世界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和主動創造性;意識指導人們的行動,能動地改造世界。
3、物質運動,運動和靜止
①物質與運動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的根本的方式。運動和物質不可分割:物質離不開運動。
②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第一,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運動和靜止是相互統一、相互包含的,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第二,物質是在時間(一維性)和空間(三維性)中運動的。
③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
第一,時間指物質運動的持續性,具有一維性或不可逆性的特點。空間指運動物質的廣延性,具有三維性特點。
第二,物質運動是客觀的,所以時空也是客觀的。
第三,時空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
第四,時空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時空的無限性是指物質世界在時間上的無始無終、空間上的無邊無際。時空有限性是指任何一個具體事物的存在時間上是有始有終、空間上有邊有際。
辯證唯物主義時空觀,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反對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時空觀。
4、社會的物質性主要表現在:
①人類社會依賴于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②人們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活動雖然有意識作指導,但仍然是物質的活動。
③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集中體現著人類社會物質性。
5、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①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物質世界的統一性是多樣性的統一。
②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由人類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來證明的。
③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三、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
1、實踐的本質含義
①實踐是指人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對象性活動。其基本的特征是:第一,實踐是物質性的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第二,實踐是人類有意識的活動,體現了自覺的能動性。第三,實踐是社會歷史的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
②實踐的基本特征:直接現實性;自覺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③實踐的基本形式:生產實踐;處理和變革社會關系的實踐;科學實驗。
2、實踐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
①實踐是人類生存的前提,是人的生命之根、立命之本。
②實踐是人類同動物的根本區別。
③實踐是人的本質即社會關系總和的基礎。
3、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分化與統一。
自然界是獨立于人的活動之外的客觀世界,其運動變化是自發的。
人類社會是人們在特定的物質資料生產基礎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動形成的各種關系的有機系統。人類社會與人的活動不可分離,是人的實踐活動的對象化。
4、人與自然的關系
自從人類產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實踐活動中以新的形式,延續自己的存在和發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個具有自身特殊發展規律的部分。
通過勞動實踐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他們的和諧統一,是人類必須面對永恒的主題。當今世界出現的生態、環境、人口、資源等全球危機問題,實際上也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嚴重失衡。
5、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社會生活是對人們各種社會活動的總稱,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