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國際部分 |
第 3 頁:國內部分 |
第 4 頁:第一部分(理論創新) |
第 7 頁:第二部分(經濟建設) |
第 10 頁:第四部分(科技創新和文化) |
第 11 頁:第五部分(文化道德建設(思修)) |
第 13 頁:第六、七部分 |
第二部分——經濟建設
一、“十二五”規劃
二、中國進入WTO十周年---------談對外開放政策
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第一主題:中央工作經濟會議—— 十二五規劃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背景鏈接:我國從1953年開始制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為“一五”,然后以此類推。
“十二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1-2015年
1、 但是面對金融危機不確定因素增長,從國際上看,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
2、 從國內來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
堅持走擴大內需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信息
由過去由過去123產業,現在由123協同發展。轉向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提高勞動者素質。
十二五主題: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和基本要求:
1)內涵:兩個堅持、三個轉變(a認識擴大內需 b新型工業化 )
基本要求:
即五個堅持------a主攻方向為調整經濟結構
b重要支撐為科技進步創新
c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保障、改善民生
d重要著力點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e強大動力是改革開放
十二五主要目標: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科技教育水平明顯提升。 —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十二五政策導向
—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 —調整優化投資結構
—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 —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促進區域協調互動發展。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加快城鄉居民收人增長。 —加強和創新社會營理。
第二主題:中國進入WTO周年------對外開放
相關知識點
1、鄧小平的兩句話:為什么要對外開放?
A、世界是開放的世界,走向了全球化。
B、中國的發展也離不開世界,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的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C、在消費投資出口中,消費是最根本動力
所以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
是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由之路。
2、對外開放的原則:
獨立自主,正確處理好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關系,獨立自主是對外開放的基礎前提。
3、在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針:堅持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
A、在后金融時代,我們在經發展的外部條件日趨發展惡化的情況下日趨復雜和惡掠
B、作為人口大國中國不可能完全依賴于國外市場,必須把國內經濟轉增長點在內需上,在消費投資出口中消費中,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最根本動力
C、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長期的基本方針和長期的基本立足點
4、入世10周年的講話
1)、十年來中國開放性經濟取得成就
A、全面履行承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程度顯著提高
B、堅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對外開放政策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推動
C、積極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推動各國共同發展
所以它惠及中國人民t也惠及各國人民,是和平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共贏的發展
2)、我們如何提高開放型的經濟的水平即對外開放的方針和舉措(從內容到格局到環境)
第三主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1)明確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運動和靜止的、量變和質變的關系)
2)2012年經濟工作的五項基本任務
2011年全國扶貧工作會議
1)總體目標------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和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保障
2)農民人均收入提高2300元
3)三個地區的作為攻堅對象:六盤山連帶地區、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
4)個稅免征額提到3500元,提高了消費收入水平,刺激了消費并促進發展。
[NextPage第三部分(政治)
第三部分——政治
第一主題: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走什么樣的道路歷來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重要問題之一,要結合我們黨對中國革命、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道路的艱苦探索來說明—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一、哲學依據:
唯物論: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一切要從實際出發,也就是從中國國情出發。
主觀能動性與遵循規律的關系—人的實際活動中,既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遵循客觀規律從而使得社會的發展,即合乎于主觀目的,又合乎于客觀規律。從而人和自然相和諧。
辯證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性的關系原理—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最根本要求我們要把共性和個性相結合,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道路。
二、中國特色的革命的道路(中國革命的新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1、探索:
《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斗爭》論證了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并發展的主客觀條件,提出了工農武割據的思想,在黨的領導下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地的建設相結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闡明了中國革命只能走與西方不同的道路,從而提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深入進行土地革命游擊戰爭,建立紅色政權,最終農村包圍城市、國家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
1、 意義:
總結:革命的成敗的經驗教訓在反對教條主義的錯誤中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初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
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1、 內涵:
一化三改:社會主義工業化、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
2、 必要性和條件:
A、社會主義國有經濟力量相對強大,這是實現了工業化的主要基礎
B、資本主義經濟力量比較弱小,不能成為基礎
C、對個體農業進行改造是實現工業化的必要條件
D、國際環境
3、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的經驗:
A、建設與改造并舉B、積極引導、逐步過渡、C、和平方式進行改造
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的道路:
⑴初步成果: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提出了以蘇聯經濟為戒,探索中國自己發展的道路。
提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服務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A、提出了社會主義存在基本矛盾依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B、經濟上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基本適應非對抗性,故可以通過制度解決
C、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國家政治生活主題,正確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⑵最終成果:
探索到了中國探索的社會主義的道路
鄧小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胡錦濤:四位一體。
綜上所述:走什么樣的道路歷來是中國革命建設的重要問題,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地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地探索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最終探索到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必然結果。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