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人和自然的關系
押題統計:風中勁草、任汝芬
1、人與自然的關系
(一)自從人類產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實踐活動中以新的形式延續自己的存在和發展。通過勞動人類具有了自己的實踐存在方式。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始終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納入了社會過程的物質交換關系,是具有社會性的物質交換關系。
(二)通過勞動實踐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它們的和諧統一,是人類必須面對的永恒主題。如果人類不保持自身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那就會危及自身的生存發展。
(三)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個有著自身特殊發展規律的部分。
當今世界的生態、環境、人口、資源等全球危機問題,并不單純是自然系統內平衡關系的嚴重破缺,也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嚴重失衡。實踐的規律與人類不斷自覺遵循物質世界的規律是一致的。正確的實踐觀點是理解人與自然關系、人與自然統一的關鍵
二十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押題統計:肖秀榮、風中勁草、蔣中挺、任汝芬
1、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2、怎樣促進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
�。�1)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2)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
(3)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3、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面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4、必須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解決好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加快城鎮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要深化農村體制改革,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新形勢:
�。�1)一是針對農業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市場經濟的觀念和機制在農村中不斷深化、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普遍應用等新情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2)二是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
(3)三是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維護農民生產要素權益,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機構農村存款主要用于農業農村。。
二十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任汝芬
1、確立基本經濟制度的基本依據
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其基本根據是:
�。�1)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還不發達,生產社會化的程度還不高,發展還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2、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原因
(1)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
�。�2)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要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
�。�3)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4)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還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
3、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遵循的又一條原則。
4、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旌纤兄平洕菄匈Y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是實現形式。
二十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任汝芬
1、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理由和表現
�。�1)性質相同。
(2)作用、職能相同。
(3)歷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2、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的表現
(1)從政權組成的階級結構來看,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實現了廣泛的階級聯盟和政治聯盟,具有廣泛的民主性。
�。�2)從概念的表述上看,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比無產階級專政的提法,符合我國國情,更全面更鮮明地表達了人民民主和人民專政兩個方面的密切聯系、不可分割,防止曲解和片面性。
(3)從政黨關系來看,我國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黨制度,是我國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個創舉和成功經驗。
鞏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就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體: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根本上體現了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核心內容。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主要有四項:立法、監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項決定。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國家政權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原則。
�。�4)近年來,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得到鞏固和完善,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
�。�5)必須進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黨的十八大指出,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僦С秩舜蠹捌涑N瘯浞职l揮國家權力機關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職權,加強立法工作組織協調,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
�、谔岣呋鶎尤舜蟠硖貏e是一線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代表比例,降低黨政領導干部代表比例。
�、墼谌舜笤O立代表聯絡機構,完善代表聯系群眾制度。
④健全國家權力機關組織制度,優化常委會、專委會組成人員知識和年齡結構,提高專職委員比例,增強依法履職能力。
4、我國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權分立制度
�。�1) 三權分立是指把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分別由議會、政府、法院獨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這種制度的弱點是使國家的力量難以完全集中,相當一部分力量在互相牽制中抵消,缺乏效率。
�。�2) 三權分立制度不符合中國的國情: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我們只能實行"議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
5、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偉大創造。(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 團結和民主是人民政協的兩大主題。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6、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新任務
(1)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
�。�2)更好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加強同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
�。�3)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增強民主協商時效性。
(4)深入進行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積極開展基層民主協商。
�。�5) 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一種社會主義的新型政黨制度,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兩黨制或多黨制有根本的不同。
7、我國的政黨制度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同社會主義國家國體的性質相適應
我國的政黨制度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同社會主義國家國體的性質相適應。
8、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們黨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體現了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歷史因素與現實因素的統一。
�。�2)民族區域自治是是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務的權利。
�。�3)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黨根據我國的歷史發展、文化特點、民族關系和民族分布等具體情況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發展要求。
(1)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存在和發展→歷史依據。
(2)近代以來在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形成的愛國主義精神→政治基礎。
(3)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現實條件。
9、自治權的享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我國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享有廣泛的自治權利。
10、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1)基層民主,具有全體公民廣泛和直接參與的特點。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建立了以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民主自治體系,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最直接、最廣泛的民主實踐。
(3)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村民自治是廣大農民直接行使民主權。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