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解析題部分的數據統計分析,將解析題以材料內容所屬主題為主線,列出最高頻被押主題,并給出圍繞這些主題的高頻命題角度,針對這些角度梳理出解答要點。
注意嘍!介不是押題,是對各預測卷做的數據分析。
第三十四題-1:認識論易考知識點匯總
押題統計:肖秀榮、任汝芬、風中勁草、蔣中挺
1、真理與謬誤
。1)真理與謬誤是對立的。
。2)真理與謬誤又是相互聯系的。
(3)真理的發展也是通過與謬誤的斗爭來實現的。
(4)真理與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
(1)是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規律;
。2)實踐作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本途徑;
。3)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依賴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3、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
。1)認識運動的辯證過程,首先是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認識采取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種形式,并經歷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動飛躍。
。2)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為指導;
(3)理性以感性為基礎。
(4)實踐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統一的基礎。
4、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原理
堅持認識和實踐的統一,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努力做到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
(1)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2)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
5、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
。1)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這就是認識發展的總過程。
(2)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由于主觀客觀的條件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3)從人們具體的認識過程看,當某一思想、理論、計劃、方案等,經過多次反復,在實踐中達到了預想的結果,就算完成了。
6、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馬克思主義哲學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強調非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約;同時也承認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認識中的積極作用和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從而同非理性主義劃清了界限。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