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主題五:經濟全球化、大國關系、綜合國力競爭;APEC、核安峰會、亞洲新安全觀、“中國搭便車”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啟航注:藍色文字為可能出題的角度,黑色文字為針對此類問題的答題要點。
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爭性
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矛盾是辯證法的核心概念:
常用方法論(同一性為主):
(1)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
(2)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3)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
(4)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時代主題,是制定正確發展戰略和內外政策的重要前提。
(1)毛澤東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形勢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毛澤東分析戰后國際形勢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對于我們團結世界人民反對霸權主義,改變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改善我國的國際環境,提高我國的國際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
(2)鄧小平對時代主題的新判斷
(1)鄧小平對時代主題的判斷,其基本點是:
①世界大戰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可以避免,我們有可能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環境。
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帶有全球性的戰略問題,是東西方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矛盾全局的集中體現。
③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前提條件,各國的共同發展則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
④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并不意味著這兩個問題已經解決。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一個都沒有得到解決,還需要各國人民長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2)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是世界各種矛盾發展變化和世界抑制戰爭因素不斷增長的合力作結果。
一方面,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另一方面,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
(3)我們主張,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不移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①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全面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
③中國將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通過深化合作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3、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1)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走和平發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國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聯系起來,把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對內堅持和諧發展,對外堅持和平發展。
(2)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中國人民最需要、最珍愛和平的國際環境。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3)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基于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必然選擇。
(1)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2)中華文化是一種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終是中國人民的精神特征;(3)中國人民在對外交流中始終強調親仁善鄰、和而不同。
求和平、促發展、謀合作,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任何國家要實現自己的發展目,都必須順應世界發展大勢。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4、推動建設和諧世界
(1)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中國政府和人民將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a.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b.維護世界多樣性,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
c.樹立新的安全觀念,努力營造長期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
d.推動建設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2)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推動國際經濟新秩序應做到:
a.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
b.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
c.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d.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
e.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3)在處理國際關系和外交關系方面,我們堅持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臺的外交工作布局。5亞洲新安全觀時政內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拓展)
“亞洲新安全觀”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在海牙核安全峰會上正式提出,受到國際上廣泛重視。中國作為代表亞洲的唯一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責任就亞洲的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續安全方向提出看法,并與各國一道,協調和攜手推動基于共識之上的安全觀。上世紀50年代,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的安全觀,并與亞洲伙伴國一道,共同推動區域安全。
“亞洲新安全觀”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印度等共同提出的“和平共處”原則的延續和發展,其中的內核是中國的“和”文化。中國的“和”文化,簡而言之,就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它們是“亞洲新安全觀”構建起來的基石,基石牢固,才能令亞洲從容談論共同安全這樣的命題,在亞洲自己主導下共同勾畫藍圖,共同關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經濟安全和文化安全等綜合安全。“和”文化的基石,也有利于推動亞洲安全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合作安全格局。
2014年5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亞洲相互協作和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的主旨講話中(簡稱“亞信峰會”),明確提出了“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亞洲安全觀。這一“新安全觀”的提出,是中國繼推動區域自貿區建設、上海合作組織發展、防空識別區劃設等一系列“創立新規”的舉措后,再一次的“創立新規”之舉。至此,中國已經在經濟、政治、軍事和安全等多個領域,向世界闡明了自己對于新的世界秩序的理解。
(需要小伙伴們注意的是,此專題時政內容涉及很多,也有諸如反對美國霸權主義、南南合作、南北問題等,這些時政中比較基礎的內容相對零散暫不在此展開,望小伙伴們見諒)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