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大綱及解析 ※ 大綱下載 ※ 關注微信
1、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根據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問題(物質和意識何者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學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
2.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根據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問題(物質和意識有無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學又可以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3.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根據對世界是怎樣存在的問題,形成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不同的觀點。
(1)辯證法:堅持用聯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認為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矛盾
(2)形而上學:堅持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物質觀
1.唯物主義三種形態(tài)
物質范疇是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石。對“物質”認識的深度和廣度是區(qū)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依據。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看成是一種或幾種實物,具有直觀性和猜測性。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看成原子,具有形而上學性、機械性和不徹底性。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不能說明社會生活的物質性,在自然觀唯物、在歷史觀唯心,具有不徹底性,是不徹底的唯物主義。
(3)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從無限多樣的物質現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質,從哲學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本質規(guī)定。
2.物質的定義
(1)恩格斯在總結哲學和自然科學發(fā)展成果時指出:“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明確指出了哲學物質概念與自然科學關于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和物質結構的概念之間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2)列寧對物質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學的規(guī)定:“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列寧是從物質與意識的關系上來把握物質的。物質范疇是對物質世界多樣性和統一性所做出的最高的哲學概括。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外,可以為人的意識所反映。
3.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意義
(1)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
(2)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論;
(3)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
(4)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3、意識觀
1.意識的起源
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也是社會歷史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
社會實踐特別是勞動在意識的產生和發(fā)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意識的本質
意識從其本質來看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但又不是物質本身,意識是特殊的物質——人腦的機能和屬性。
語言(文字)是意識的物質外殼和表現形式。
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過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3.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并反作用于物質。意識的能動反作用體現在: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②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chuàng)造性;③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④意識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4、運動觀、時空觀
1.意識的起源
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也是社會歷史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
社會實踐特別是勞動在意識的產生和發(fā)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意識的本質
意識從其本質來看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但又不是物質本身,意識是特殊的物質——人腦的機能和屬性。
語言(文字)是意識的物質外殼和表現形式。
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過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3.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并反作用于物質。意識的能動反作用體現在: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②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chuàng)造性;③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④意識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5、實踐觀
1.實踐是自然存在與社會存在區(qū)分和統一的基礎
人類的產生使自然界的演化發(fā)生了新的飛躍,世界從此有了自然與社會的區(qū)別。這種飛躍和區(qū)別歸根到底是人通過實踐完成的。從實踐出發(fā)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主要包括:
(1)實踐是使物質世界分化為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歷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與人類社
會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正確的實踐觀點是理解人與自然關系、人與自然統一的關鍵。
(2)實踐是人類社會的基礎,是理解和解釋一切社會現象的鑰匙。社會生活的實踐性
表現在:
①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②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即社會的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領域;③實踐構成了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改造社會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
2.人與自然
當今世界出現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人口、資源等全球危機問題,并不單純是自然系統內平衡關系的嚴重破壞,實際上也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嚴重失衡。隨著人類改造自然的拓展和深化,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重要性。習近平指出,在當代中國,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走向生態(tài)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相關推薦:
2020考研大綱 | 2020考研政治大綱 | 2020考研英語大綱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