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復習的側重點是不是還是應該在兩個通史方面?
陸風:因為今年考試有大綱,我們可以參照大綱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有針對性的復習。比如說在大綱中涉及到實際古代史大的方面有11個方面,其中除了第一是關于史前人類,第十是關于中世紀東歐與亞洲的歷史,其他九個題目中都涉及到“文明”兩個字。這就說明在關于世界史的考察中,世界古代史并沒有涉及到所有的知識點,只是涉及到大綱中所列的知識點,所以大家不必把教材中所有的知識點的都掌握。只要把大綱中列舉的知識點掌握,應該可以應付考生。
主持人:謝謝。有網友問史學概論該怎么復習呢?
陸風:在大綱中,關于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的介紹中,其中第三點關于試卷考察內容比例中提到史學理論和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專門史等方面的內容,將有機地體現在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這些部分中。這就說明了在碩士研究生歷史學入學考試之中,關于史學理論的考試方式是有機地,靈活的。是結合其他知識一起考察。
小胡:教育部考試中心有沒有針對大綱的解析呢?
陸風:我們目前在市面上還沒有看到,但是我們預計過一段時間,教育部應該出一個相關的解析,請大家隨時關注。
網友:看過例題后,發現一一道題所占的分值很大,比如說一道名詞解釋竟然就占了10分,我們在答這些看似比較簡單的題目的時候,應該注意一些什么方面呢?
陸風:在答名詞解釋的時候,應該有一些方面必須涉及到。比如說在名詞解釋的試題事例中其中第四個權利法案,關于這個名詞解釋,在答題中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時間、關于這個法案的主要內容、它的影響和意義。也就是說在答關于名詞解釋的問題過程中,要把一些基本的事實寫出來。要根據各個名詞的具體情況, 大家做權衡。出題人關于名詞解釋考察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大家的知識面,只要大家把關于該名詞的主要事實答出來,就可以了。
網友:歷史學的大綱什么時候出,在哪里能買到?
陸風:歷史學大綱在7月15號的時候已經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大家在北京可以去北太平莊高等教育出版社總部可以買到,如果在外地的同學可能時間稍微晚一點,大家可以去當地相關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書店里去買一下。
網友:有的學校指定了是要參加統考,但是仍然給出了這個學校的參考書,我們在對待參考書方面是按照原學校指定的參考書呢還是按照新的參考書來看?陸老師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主持人:有的學校已經確定參加統考了,但是給出的參考書目還是按照舊的參考書目,這個怎么來看?
陸風:選擇參考書方面沒有統一的標準,大家可以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國內比較權威的相應各個部分的參考書。只要這些參考書涉及到了大綱中所給的所有知識點,應該說都可以。雖然這些學校給出了他們的參考書,但是我們不能誤認為這些參考書就是歷史學統考之中的標準參考書,它只反映了這個學校對這個參考書的規定,僅供大家參考。
網友:統考以后,如果還是統一判卷的話,這個和高考豈不是一樣嗎?
陸風:判卷形式可能和高考一樣,但是他們的實質有很大的不同。由于高考是各省分開招生,各省統一閱卷,但是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是統一命題,統一閱卷,可能以省為單位統一閱卷,是面向全國招生。
在形式上確實是跟高考有點相似,就是說國家統一命題,統一閱卷,但是他們和高考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畢竟考研和高考水平和對學生的素質要求都是不一樣的。他們也有很多的區別,比如說最重要的區別初試只是你進入某一個高校的第一道門檻,但是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復試中的重要性是各高校在高考的時候沒有的,也就是說最終決定你是不是能夠進入這個高校還是各高校有最后決定權的,這方面體現了我們國家在考研考試中的體現。教育部改革的文件中一直提出在復試階段要增加各個高校的決定權,增加高校考試的自由權,也就是說在初試階段,雖然說是統一的,這個主要是為了側重把所有同學的基礎扎實,但是在復試上還是各高校說了算的。它跟高考是有相同的地方,但是最根本,最實質的方面跟高考不是一樣的。
網友:這次考試范圍加大了,陸老師您認為對于大部分考生考試難度是增加了還是降低了,或者說利大還是弊大,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