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A B D A D A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C B C B D B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B C B B C B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B A A D C D D B
41 42 43 44 45
A D A D D
二、 辨析題
46、答:錯誤。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會對人才培養的總要求,規定教育培養人才的質量規格;教育方針是階級和政黨確定的在一定時期內教育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兩者出發點不同、指向對象不同、實際功用不同、隸屬范疇不同。
47、答:正確。最初的中世紀大學是一所自治的教授和學習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數名)在某一領域有聲望的學者和他的追隨者自行組織起來,形成類似于行會的團體進行教學和知識交易。“universitas”這個拉丁詞的本意是“組合”、“行會”、“團體”等。14世紀以后,專指由教師和學生結合成的團體——大學。中世紀大學從最初形成時,就已表現出自治的特點。以后,雖然教育統治者都不斷加強對大學的控制,但學校內部事務基本由學校管理。
48、答:正確。針對當時教育無視兒童天性,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兒童的時弊,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長”的觀點。“教育即生長”實質上是在提倡一種新的兒童發展觀和教育觀,要求摒除壓抑、阻礙兒童自由發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學適合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要求。然而這種尊重絕非放任自流,任由兒童率性發展。
“教育即生長”所體現出的兒童發展觀也是杜威民主理想的反映。杜威不僅僅把兒童個體的充分生長視為達到社會目的的一個手段和工具,他認為兒童充分生長本身便是民主主義的要求。給兒童提供一個利于生長的環境,讓其充分、自由生長,是杜威一生不斷追求的教育夢。
三、 簡答題
49、答:(1)教育通過培養人才為社會政治服務。所有階級或時代,都要通過教育來培養造就合格的公民和政治統治人才,使其具備階級或時代所希望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和思想意識。教育所培養的一部分人才還要進入社會上層建筑領域,管理國家事務,對社會政治具有更為直接的作用。當前世界上出現了“專家政治”的趨向,即專家進入國家的領導集團,這表明學校教育對政治的作用更為重大。
(2)教育對社會政治有制造輿論的功能。通過教育宣傳一定階級或政黨的政治綱領、方針、路線和政策也是教育對社會政治的基本功能。①學校是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聚集的地方。對于社會政治中符合時代潮流的進步思想和變革,他們會積極學習和研究,擴大其影響;對于消極落后的理論和觀點,會進行有效地抵制,防止擴散。②學校教育對社會政治決策具有咨詢作用,特別是高等學校在此方面的作用顯著。
(3)教育能夠推進政治民主化進程。一個國家普及教育程度越高,就越能增強民主意識,推行民主措施,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履行民主的權利,推動政治的改革與進步。教育具有傳播民主政治,啟發、激勵人們政治參與意識和能力的功能,還具有加工、選擇、再生產民主政治的作用。
50、答:(1)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劃分教育階段,這在中國近代學制發展史上是第一次。(2)縮短了小學年限,改7年為6年,小學分為兩級,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3)將幼稚園納入初等教育階段,使之與小學教育相銜接,確立了幼兒教育在中國教育史上地位。(4)以加強中等教育為核心,將七四制改為六三三制;加強了青年學生的職業教育訓練,適應升學、就業的需要;在中學實行選科制和學分制,適應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需要;(5)增強了職業教育的力度,兼顧了升學與就業。(6)在師范教育方面,種類比以往增多,程度也相應提高,而且設置靈活,有利于學生就業。(7)縮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了大學預科,使大學不再承擔普通教育的任務,有利于大學進行專業教育和科學研究。此外,注重天才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是該學制的突出特點。
51、答:(1)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兩年,授以比高中稍廣一些的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
方面的知識;(2)由地方社區以及私人團體和教會開辦,不收費或收費較低;(3)學生就近入學,可以走讀,無年齡限制,也無入學考試;(4)課程設置多樣,辦學形式靈活,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就業,也可以轉入四年制大學的三年級繼續學習。
初級學院是一種從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過渡的教育,是人們從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標及其自身結構方面出發,為解決中學與大學的銜接問題,而采取的一項改革措施。它有力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其主要缺點在于,學業標準不太嚴格,初級學院的學生缺乏離家生活的成長經驗等。
更多資料請訪問:考試吧考研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