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答 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D 3.B 4.C 5.C 6.B 7.D 8.A 9.D 10.D
11.C 12.C 13.B 14.D 15.B 16.C 17.A 18.B 19.B 20.B
21.C 22.D 23.C 24.B 25.D 26.D 27.B 28.D 29.D 30.B
二、多項選擇題 31.ABCDE 32.ACE 33.ABCDE 34.ABC 35.AB
36.DE 37.ABCE 38.AC 39.BCDE 40.ACDE
三、簡答題 41.答: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共產黨的許多領導人都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毛澤東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毛澤東集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于一身,既有極為豐富的革命實踐經驗,又有高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具有非凡的膽識和巨大的理論勇氣,善于從理論上思考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大問題,敢于依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進行大膽的理論創造,勇于拋棄馬克思列寧主義中某些已經過時的、不適合于中國具體環境的個別原理和個別結論,而代之以適合于中國環境的新原理和新結論。
歷史早已證明,毛澤東確實比當時黨內其他領導人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思考得多些、快些和深刻些,因而在形成和發展中國人民革命建國理論方面起了主要作用。毛澤東不愧為中國共產黨內成功地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項艱巨而偉大事業的最杰出代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理論成果——中國人民革命建國理論用毛澤東的名字來命名,是符合客觀實際的、是公正的。
42.答:一定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對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和作用。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并為新民主主義政治和經濟服務,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其基本特征如下:
第一,無產階級的領導,是指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由無產階級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思想領導的。是否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是新民主主義文化同舊民主主義文化相區別的標志。
第二,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民族的,強調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這種文化是反對一切奴化思想、主張中華民族獨立的,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是以民族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第三,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科學的,強調的是科學的內容,這種文化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第四,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大眾的,強調的是大眾的方向。這種文化應該為全民族的工農大眾服務,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因此,是最民主的文化。
43.答: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著名講話中,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兩類社會矛盾:
。1)社會主義社會中存在著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即敵我之間的
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敵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對立基礎上的矛盾,是一種對抗性的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礎上的矛盾,是一種非對抗性的矛盾。
。2)由于兩類
矛盾的性質不同,因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對敵我矛盾,采取專政的方法加以解決;對人民內部矛盾,運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決,以真正體現人民民主專政。
。3)人民內部矛盾是主
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經濟上實行“統籌兼顧,適當安排”,政治上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科學文化上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具體方針。
44.答: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一,它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經濟
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牌。它為進一步發展我國的生產力,使全國人民逐步過上富裕的生活,為我國今后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第二,黨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開辟
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即創造了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逐步過渡的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同時把經濟制度的改造和對人的改造相結合,在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和列寧關于對資產階級和平贖買的設想。這是國際共運史上的偉大創舉,以新的經驗和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四、論述題
45.答:(1)鴉片戰爭后,中國人民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進行了前仆后繼、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中國封建統治,教訓了外國侵略者。戊戌變法則把近代中國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兩大目標提到全新的高度,對中國的出路進行了可貴的探索。辛亥革命開創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去了。但是,由于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終以失敗而告終,資本主義道路在近代中國行不通。
(2) 20世紀初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劇烈變動則為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創造了條件。這些條件是:經濟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政治上,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思想上,新文化運動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而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則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拔逅摹边\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也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創造了條件。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它的成立,是中國近代社會經濟政治發展和思想演變的結果。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了。
46.答:第一,人民民主專政銜接兩個基本階段。人民民主專政的建立和發展,經歷了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人民民主專政的任務,是解決人民大眾與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矛盾,成立新中國,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人民民主專政的任務,主要是解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把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私有制改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制度。這樣,人民民主專政成功地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不同性質的革命階段銜接起來,使前者為后者掃清道路,使后者成為前者的必然趨勢。
第二,人民民主專政擴大了人民民主范圍。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無產階級專政,資產階級只能作為專政的對象。在我國,當人民民主專政擔負起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任務,實質上成為無產階級專政后,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主體結構中,不僅包含工農聯盟,而且還包含勞動人民與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它使我國社會主義人民民主范圍得到了擴大,體現出自己鮮明的特色。
第三,人民民主專政概念表達準確鮮明。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概念,就其本意來說,就是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實行民主,對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實行專政。但是“無產階級專政”這個概念,從字面上看,只見“無產階級”而不見“人民”,只見“專政”而不見“民主”;毛澤東創立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個概念,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概念全面準確而又鮮明貼切。從內容上看,它具有人民民主和人民專政的雙重含義。所以,毛澤東“人民民主專政”這個科學概念,比“無產階級專政”的提法更符合中國實際,更容易為廣大人民所接受,更能體現我國政權的性質、內容和職能。因此,人民民主專政不僅適用于過去和現在,而且也必將適用于我國今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
47.答:(1)中共“八大”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一個里程碑。中共“八大”提出的政治路線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以后,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2)中共“八大”的政治路線是正確的,反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新成果。但是,由于當時黨和毛澤東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準備不足,在認識和指導思想上出現了偏差,中共“八大”提出的正確的政治路線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堅持下去,犯了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錯誤。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等不適合社會主義社會的錯誤口號,開始全面而認真地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和以前的“左”傾錯誤,做出了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這就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了中共“八大”的政治路線。
(4)從這兩次重要會議的關系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之間密不可分的內在邏輯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