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法律知識的完備首先表現(xiàn)在其對法學基本理論和民法、刑法兩大最基礎的部門法的掌握上。刑法既然如此重要,如何學習呢?下面向諸位考生提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全面完整地把握刑法學的結(jié)構框架,爭取能做到高屋建瓴的學習。
刑法學業(yè)教材七、八百頁,刑法條文四百多條,內(nèi)容雖然多,但系統(tǒng)性很強。考生應先從整體上把握這一科的結(jié)構,做到心中有數(shù)。刑法學分為兩大部分:刑法總論和刑法各論,刑法總論又分為刑法論、犯罪論和刑罰論;分論分為罪刑各論概述和十章類罪。考生可以先把整個框架記住。
總之,要在學習刑法學之前,先反復研讀幾篇目錄,了解教材的結(jié)構,從總體上把握。
二、循序漸進,善于利用刑法條文。
學習刑法學的內(nèi)容,要講求循序漸進。先學習刑法論,即是教材的前三章,即對什么是刑法,什么是刑法學,刑法的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這些內(nèi)容有全面的了解,然后再按部就班,犯罪論,刑罰論,刑法各論一步一步地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利用法條是十分重要的。我國的刑法學教材,注釋刑法學的內(nèi)容很多,最主要的內(nèi)容多與刑法條文相切合,所以結(jié)合刑法條文學習,會有很好的學習效果。要在努力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法條,如果實在理解不好,就一節(jié)一節(jié)的背記,然后帶著問題去讀教材。通過學習教材領會把握法條,已經(jīng)理解的法條會有更深的記憶。
三、在全面的基礎上把握重點。
重點部分往往是知識點多,考試中易考察的地方。在時間和精力都有限的情況下,把握重點進行復習,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考生在考試中掌握每種題型的答題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當然,所有的答題方法都是在知識掌握基礎之上的方法。考生要避免本末倒置。下面針對題型談談答題方法。
1、單項選擇題
單選題相對較容易,所以這一部分考察的是考生對基本知識的把握,回答這類問題,首先要準確地理解題的含義和要求,同時要把握題干和備選答案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然后再從備選答案中選出與題干和要求相一致的答案。選擇題目的備選方案是圍繞一個中心,圍繞同一原則,核心從不同的方向編制的,考生在選擇時,必須結(jié)合刑法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者刑法條文的有關規(guī)定,仔細分辨比較。
2、名詞解釋題
名詞解釋題要求準確、完整地給出概念或定義,并不要求解釋后再進行分析比較。文字要簡練,語言要準確,關鍵字詞不得有誤。例如“誹謗罪”作為名詞解釋題,答“指故意制造并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并足以損害他人人格、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即可,不必再作任何分析和比較。
3、簡答題
刑法學中許多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等到都可以通過簡答考核。答簡答題最重要的是要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簡明扼要地針對所提問題進行回答,只需將答案要點表述出來,不必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多角度的論證,即問什么答什么。如果遇到所問的問題涉及面比較大的情況,一定要把握核心回答全面。考生在答題中常見的失誤有二:一是不切題意;二是把握不好答題的度,不懂該類題目應答到怎樣的程度。因此考生在平日的復習中應該多從事這方面的練習,經(jīng)避免考試中出現(xiàn)類似的失誤。
4、論述題
這一類題目要求考生對某一問題進行分析、說明及評價,是一類高層次的試題。論述題主要用來考核考生掌握知識的深度以及分析、判斷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試卷中,論述題一般出自教材的重點章節(jié)或重點問題,要求考生既全面又有重點地闡述某個問題,不僅有論點還要有論據(jù),要把與題目有關的概念、特征、條件及其與有關問題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展開進行討論,并力求具有充分的說服力。在答題過程中,可先擬一個簡單的提綱,正確審查題意,并緊扣題意,選擇切中題意的素材,然后再有條不紊地下筆答題,文字表述要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繁簡適度。
在答論述題中常見的失誤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一)“跑題”,許多考生不注意審題,答題目中漫無邊際,不能緊扣題目。例如,“試述犯罪的過于自信地過失與間接故意的異同點”,如果考生不注意審題,只答異不答同就會造成“答漏”,“漏答”。(二)論述不夠充分,答得太少,往往只有標題式的幾條,沒有擴展性回答。(三)條理不清,字跡潦草,缺乏邏輯。
因此,考生在復習中要注意重點、難點的理解,并以輔導材料為輔助加深理解,結(jié)合模擬題,適當掌握一定的論述題,以提高自己答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加強對教材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答題中游刃有余,由淺入深展開論述。
5、案例分析題
這種題型要求考生根據(jù)案例所提供的事實,正確地運用法律進行分析,得出科學的處理方法,案例分析題一般綜合性較強,涉及的法律關系較復雜,答題所涉及知識在教材中往往會跨章節(jié)。因此為做好這一類題目,考生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第一,認真審題,搞清案情事實。在審題過程中,弄清哪些是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哪些不是,題目的要求是什么;第二,分析案例所涉及的法律關系的主體、內(nèi)容和客體等事實,圍繞題目意圖和分析要求,依照法律規(guī)定和法學理論,分別就各類法律關系進行分析;第三,運用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提出處理意見,要明確、具體、肯定。另外,分析案例要逐字表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尤其是邏輯要嚴密。
考生分析案例最常見的失誤是不會應用法律條文,或?qū)Ψ蓷l文和專業(yè)術語運用不熟練,以致出錯。另外,就是案例分析中條理不清,語言不規(guī)范,陳述理由不充分和不準確造成了失分。
要想在案例分析中取得高分,除了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教材之外,考生還要大量練習。另外,考生還應多注意報刊雜志上報導的活生生的刑事案例,從中揣摩,舉一反三,提高自己的案例分析能力。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