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成本計劃:
1、 成本計劃的作用和內容:⑴作用: ①成本計劃是組織群眾挖掘降低成本潛力的有效手段;
②成本計劃是建立企業內部成本管理責任制的基礎;
③成本計劃是編制其它財務計劃的重要依據。
⑵內容: ①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
②全部產品成本計劃;
③期間費用預算。
2、 成本計劃的編制要求和步驟:⑴編制成本計劃的要求: ①要以先進合理的技術經濟定額為依據;
②要同企業其他計劃指標緊密銜接,編制成本計劃;
③要采取群眾路線的方法。
⑵編制成本計劃的步驟:①在廣泛收集和認真整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預計和分
析上期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
②進行全廠成本計劃指標的初步預測,確定計劃期的目
標成本,并擬定和下達各車間、各部門的成本控制指
標;
③各車間、各部門發動群眾討論成本控制指標,編制各
單位的成本計劃或費用預算,制訂增產節約的保證措施;
④財務部門審核各單位的成本計劃或費用預算,進行綜合平衡和匯編全廠的成本計劃和費用預算。
3、 成本計劃的編制方法:⑴編制車間成本計劃:①編制輔助生產車間成本計劃;
a根據輔助生產車間生產的產品和提供勞務的計劃數量、
單位產品或勞務消耗定額和計劃單位價格計算;
b根據規定費用開支標準計算;
c根據上期實際發生數或預計發生數調整確定;
d根據其他計劃中的有關項目確定,如工資、折舊費等,
可直接根據有關的計劃資料確定。
②編制基本生產車間成本計劃;
a按成本項目計算車間各種產品耗用的直接費用計劃數;
b編制基本生產車間制造費用預算;
c根據各種產品的直接費用和應分配的制造費用,計算各
種產品的車間計劃單位成本和總成本,以及按成本項目
計算的車間產品成本計劃。
⑵匯編全廠成本計劃:①編制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
②編制全面產品成本計劃;
③編制期間費用預算。
六、 成本控制:
1、 成本控制概述:⑴成本控制的概念: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標,對構成產品成本費用的
一切耗費進行嚴格的計算、調節和監督,及時揭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
糾正不利差異,發展有利差異,使產品實際成本被限制在預定的目標范圍
之內。
包括以下基本程序:①制定成本控制標準,并據以制定各項節約措施;
②執行標準,即對成本的形成過程進行具體的監督;
③確定差異;
④消除差異;
⑤考核獎懲。
⑵成本控制的標準:①目標成本;
②計劃指標;
③消耗定額;
④費用預算。
⑶成本控制的手段:①憑證控制;
②廠幣控制;
③制度控制。
2、 建立成本控制組織體系:⑴廠部成本管理;
⑵車間成本管理;
⑶班組成本管理。
3、 材料費用的控制:⑴嚴格控制材料消耗數量:①改進產品設計,采用先進工藝;
②制定材料消耗定額,實行限額發料制度;
③控制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材料損耗;
④回收廢舊材料,搞好綜合利用。
⑵努力降低材料采購成本:①嚴格控制材料購買價格;
②加強材料采購費用管理;
③合理采用新材料和廉價代用材料。
4、 工資費用的控制:⑴制定先進合理的勞動定額和編制定員;
⑵實行工資總額與平均工資水平雙重控制; ①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工效掛鉤辦法,使工資總額
的增長幅度低于經濟效益的增長,以便更好地
發揮生產與分配的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作
用,保證企業經濟效益和工資的協調發展;
②控制平均工資水平,使職工平均工資的增長速
度低于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
⑶完善企業內部分配制度,加強日常監督管理。
5、 制造費用和期間費用的控制:⑴實行費用指標分口分級管理,明確責任單位;
⑵制定費用定額,按月確定費用指標;
⑶嚴格控制各項費用的日常開支。P362-364
七、 成本分析評價:
1、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 某產品總成本
單位成本= 某產品產量
2、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可比產品 ∑ 某產品上年預計 計劃單 計劃
成本計劃= 平均單位成本 -位成本 ×產量 ×100%
降低率 ∑ (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計劃產量)
可比產品 ∑ 某產品上年預計 實際單 實際
成本實際= 平均單位成本 -位成本 ×產量 ×100%
降低率 ∑ (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實際產量)
3、 全部產品成本降低額:全部產 本期各種產 本期各種 本期全部
品成本= 品的計劃 × 產品的實 -產品的實
降低額 單位成本 際產量 際產量
4、 百元產值成本: 總成本
產值成本率=總產值(或商品產值) ×100%
每百元產值 總成本
花費的成本=總產值(或商品產值) ×100
5、 行業平均先進成本:全部產 ∑ 某產品行業平均 實際單 實際
品成本= 先進單位成本 -位成本 ×產量 ×100%
節約率 按行業平均先進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全部產品 某產品行業平均 實際 本期全部產品
成本節約額=∑ 先進單位成本 × 產量 - 的實際成本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