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認知方式
[識記]
認知方式
是指人們在對事物、現象或人進行認識的過程中,個人所偏愛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認知風格。
[領會]
各種認知方式差異的特點
(一)沖動型與沉思型
沖動型認知方式的特點:反應快,但精準性差。信息加工策略為整體加工方式。例外:快-正確型認知方式
沉思型認知方式的特點:反應慢,但精準性高。信息加工策略為細節性加工方式。例外:慢-非正確型認知方式
(二)系列型與同時型
達斯提出。左優勢腦的個體在對信息進行加工時,表現出系列型加工風格;右優勢腦的個體則表現出同時型加工風格。
系列型認知風格的特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步一步的分析問題,每一個步驟只考慮一種假設或一種屬性,第一種假設成立后再進行一步考慮第二種假設,一環一環的推導出問題的結果。
同時型認知風格的特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采取寬視野的方式,同時考慮多種假設,并同時兼顧到各種可能性,才能解決好問題。
(三)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
場獨立性的任不太依賴于外界環境,他們在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時,依據內在標準或內在參照,與人交往時也很少能體察人微,這種人稱之為場獨立性。
場依存性的人則要依賴于外界環境,處理問題總是依賴于“場”,他們在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時,依據外再參照,與別人交往時也能考慮到對方的感受,這種人稱之為場依存性。
[應用]
在教育中如何發揮不同學生認知方式的優勢
四、人格測量
[領會]
人格測量的主要方法
測驗法
測驗法是在標準化的技術條件下,對受測者的行為和內部心理變化進行探察和鑒別的方法。
主要形式:自陳問卷法(自陳量表法)
幾種測量多個特質的測驗:
(一)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MMPI)
哈薩威和麥克金里編制。重視被試的主觀感受,而不是客觀事實。
(二)愛德華個人興趣量表(EPPS)
(三)青年性格問卷(CPI)
優點:題目數固定,題目內容具體而清楚,因此施測簡單,計分方便
缺點:因編制時缺乏客觀效標,效度不易建立,而且測驗內容多屬于情緒、態度等方面的問題,每個人對同一問題常常會因時空的改變而選擇不同的答案。另外,使用這種方法時,還難免出現反應的偏向。
投射法
投射測驗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論為依據的。該理論強調人的行為由無意識的內驅力所推動。
幾種投射測驗:
(一)羅夏克墨漬測驗
(二)主題統覺測驗
(三)句子完成法
五、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
[領會]
影響人格形成的因素
生物遺傳因素
遺傳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響因素,遺傳因素對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異,通常在智力、氣質這些與生物因素相關較大的特征上,遺傳因素較為重要;而在價值觀、信念、性格等與社會因素關系緊密的特征上,后天環境因素更重要。在個體發展過程中,人格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遺傳因素影響人格的發展方向及難易。
社會文化因素
社會文化因素決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會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是社會文化的媒介,他對人格具有強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養方式的恰當性,會直接決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表現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無意的影響和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會遺傳性”。
家庭教養方式的分類:權威型教養方式、放縱型教養方式、民主型教養方式。
早期童年經驗
其一,人格發展的確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兒童向健康人格發展,不幸的童年也會引發兒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其二,早期經驗不能單獨對人格起決定作用,它與其他因素共同來決定人格;其三,早起兒童經驗是否對人格造成永久性影響因人而異。
自然物理因素
生態環境、氣候條件、空間擁擠程度等物理因素都會影響人格。自然環境對人格不起決定性影響作用,更多的表現為一時性影響;自然物理環境對特定行為具有一定的解釋作用。
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遺傳決定了人格發展的可能性,環境決定了人格發展的現實型。
[應用]
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