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第一節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概述
一、心理發展
1、定義: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2、特征:①連續性與階段性;②定向性與順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異性
二、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階段特征
1、少年期(11、12歲-14、15歲,初中階段)
特點:
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邏輯思維已占主導地位,但仍以具體形象作支柱,并出現反省思維;
③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所發展,但帶有片面性和主觀性;
④心理活動的隨意性顯著增長,可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能隨意調節自己的行動;
⑤產生成人感,獨立意識強;
⑥關心自己和別人的內心世界,社會高級情感迅速發展;
⑦道德行為更加自覺,但自控力不強。
2、青年初期(14、15歲-17、18歲,高中階段)
特點:
①生理上、心理上、社會性上向成人接近
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邏輯思維已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出現辯證思維;
③社會高級情感有了深刻發展;
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識,但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自我肯定與自我否定常發生沖突;
⑤意志的堅強性與行動的自覺性有了較大的發展。
三、中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意義
(一)學習準備
1、定義;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防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2、學習準備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包括: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
3、學習準備不僅影響新學習的成功,而且也影響學習的效率。學習也會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新的發展又為進一步的新學習做好準備。(動態)
(二)關鍵期
1、提出者:奧地利生態學家勞倫茲(動物身上存在“印刻”)
2、定義:是個體早期生命中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如:2歲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4歲是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等。
3、抓住關鍵期的有利時機,及時進行適當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