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王位繼承制:盤庚遷殷后,變“兄終弟及”制為王子繼承制,即由家族占有王位縮小到直系占有王位。
嫡長子繼承制:西周,就是在諸嫡子之中,確定長子的優先繼承地位。
西周的中央官僚機構:1、周天子的地位最高,權力最大。六種權力(主祭權、冊封權、統帥軍隊、官吏任免權、授予爵祿權和巡狩權);2、輔弼大臣,即三公(太師、太傅、太保);3、三公以下的官是三司(司徒(管籍田和農業生產)、司馬(軍事)、司空(工程營造));4、文教官員:大吏、大祝、大卜;5、宰(宮廷事務)。
內外服制:是一種二元統治體制,即將統治分為內服和外服兩大部分,采取不同的統治方式和組織形式。“內服”指君王直接統治的區域,即王畿所在地,由君王直接派官員組織被征服者從事生產。“外服”是指侯國統治的區域,由各地諸侯管理,但外服諸侯與君主是一種君臣關系。內外服制最早實行于商朝。
分封制:是中國奴隸社會中一種為協調統治階級利益以便對付種族奴隸而建立的制度,即一種天子向諸侯,諸侯向世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國的政治制度。西周時期分封制度達到成熟和完善,它與宗法制度、禮樂制度相互支持、相互鞏固,以達到保證國家統治的穩固長久。周天子除留下王畿的一部分地區由刑王室直接管理外,將其他部分分封給王族成員、功臣姻親和傳統貴族,這些人也依此做法再分給卿大夫。經過不同層次的分封,西周王朝形成了等級結構的國家群。分封諸侯的目的是拱衛中央王朝,天子與諸侯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權利義務關系。
鄉遂管理體制:是西周在地方基層行政區劃上實行的一種管理體制。鄉是國人居住之地,遂為野人居住之所。在國都內及其近鄰劃分若干鄉,并設相應的管理者。在邊遠的農村地區實行遂制,也設相應管理者。通過鄉遂制度,形成層層控制的網絡系統,成為后世基層行政組織的藍本。
西周的行政決策與聯絡:1、縱向的行政決策與聯絡:是指中央朝廷、諸侯和卿大夫小朝廷的層層行政決策,其共同特點是實行君主****,即最后決策權由君主獨掌。聯絡方式:巡狩、朝覲。2、橫向的行政決策與聯絡:諸侯之間、卿大夫之間的聯系與決策,按照“朝會”、“聘問”等禮儀形式進行。朝會是諸侯間直接拜訪,細分為“朝”、“會”兩種形式。朝指諸侯國君彼此到對方宮廷去拜會,會則是諸侯之間彼此在國都之外的郊野拜會。朝會乃是一種直接勾通的方式,另有“聘問”這一間接勾通的方式,即諸侯派使者互相訪問。
西周的行政文書:分為《誥》、《誓》、《命》、《簡書》。《誥》分為兩種形式:一是上級對下級發布的命令或布告,二是君臣之間互相勉勵之詞的記錄,作為后世君主行為的規范。《誓》多為戰時的動員令;《命》絕大多數為冊命之書;《簡書》是日常通行文書。
西周的行政監督:一是天子、諸侯各自對其下屬“邦國”的監督;二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各自對其直接管轄區的監督。
世卿世祿制:是指下級貴族到上級國君朝廷世代為官的制度。世卿是指貴族中到王室充當卿士或到公室充當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貴族,他們的官職世襲,故稱世卿。世祿是指這些貴族一方面在朝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國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為其俸祿并世代享用。世卿世祿制是鞏固“封邦建國”王朝行政體制的一種手段,對等級君主制所固有的分散性作了一定程度的補救。下級封君到上級封君處做官,加強了上下級封君政治上的聯系和行政上的溝通,但另一方面也易造成諸侯稱霸、強卿專權、使天子、諸侯淪為傀儡。
西周的官員的爵制:公、侯、伯、子、男。公為一等,侯伯為二等,子男為三等。
夏商西周退休:70歲。
封建社會的行政管理與奴隸社會的行政管理的區別:1、形成了一套大統一王朝的中央集權體制;2、神權政治色彩的淡化;3、法制的日趨完備;
中國中央集權****體制主要矛盾:1、皇權與相權的矛盾;2、中央集權與地方割據的矛盾。
中國封建社會在歷史演化的過程中預防社會動蕩的穩定因素:1、中國封建社會所形成的一套管理官員的制度是中央集權體制得以延續和在遭遇破壞后得以再生的組織保證;2、監察機關的人事制度有利于封建國家肌體的健全;3、在中國中央集權管理體制中存在著調節君主****弊端的機制。
中國中央集權管理體制中存在著調節君主****弊端的機制:1、是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盡可能促使皇帝正確決策的制度;2、為防止皇權的濫用,中國封建還有一些其他的辦法:1)通過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質,儒家治國思想倡導君主“修身以道”,從漢代起就有儒家給皇帝和太子授經典的制度;2)通過神權來抑制君權,大臣可以利用災變向失道的國家提出意見;3)大臣可以利用皇帝生前的“尊號”,死后加“謚號”或“廟號”的尊褒貶來對皇帝造成心理壓力,促使其刷新政治;4)開國皇帝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對后世的君主有較大的防微杜漸作用,也可以被用來充當大臣制止皇帝越軌行為的工具。
第一章 夏商周
母系氏族公社典型地體現了原始社會的組織原則,與后來的國家政治共同體對社會的管理有所不同的表現:1、它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和生活單位;2、這時的社會組織形式主要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組成氏族、胞族和部落,而不是像后來的國家那樣按地域劃分其國民,也不同于后來的經濟、文化組織、以行業來組織其成員;3、它實行原始民主族管理,氏族成員一律平等,氏族全體會議為最高權力機關,重大事務由全體成年人男女討論決定。
軍事民主時期的管理體制:1、軍事首長:軍事首長僅統率軍隊和擔任主祭,不單獨享有民事方面公共事務的獨斷權,且其職務不能世襲;2、部落酋長:部落酋長議事會是部落聯盟的常設權力機關,凡重大事務均由議事會集體決斷,軍事首長僅是議事會的成員之一,不享有民事方面的最后決斷;3、人民大會:是最高的權力機關,只是由于部落聯盟時代社會組織遠較母系氏族公社大,故人民大會的舉行次數亦大大減少。
四岳議事會:是君主的輔助及咨詢顧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