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第六章 流動性風險管理
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在一定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獲取資金用于償還債務或增加資產的能力,其基本要素包括:時間、成本和資金數量。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因無力為負債的減少和資產的增加提供融資,而造成損失或破產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持良好的流動性狀況對商業銀行運營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①增進市場信心,向市場表明商業銀行是安全的并有能力償還借款;
②確保銀行有能力實現貸款承諾,穩固客戶關系;
③避免商業銀行的資產廉價出售;
④降低商業銀行借入資金所需支付的風險溢價。
6.1 流動性風險識別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體現在資產流動性和負債流動性兩個方面。
①資產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持有的資產可以隨時得到償付或者在不貶值的情況下出售,即無損失情況下迅速變現的能力。變現能力越強,所付成本越低,則流動性越強。
背景知識:流動性資產
流動性資產主要包括:現金,超額準備金,可在二級市場隨時拋售的國債、債券、票據和其他證券類資產,短期內到期的拆放/存放同業款項、貸款、貼現、回購、證券類資產和其他應收款,其他短期內可變現的資產。巴塞爾委員會將銀行資產按流動性高低分為四類:
最具有流動性的資產;
其他可在市場上交易的證券;
商業銀行可出售的貸款組合;
流動性最差的資產。
②負債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能夠以較低的成本隨時獲得需要的資金。籌資能力越強,籌資成本越低,則流動性越強。由于零售客戶和公司/機構客戶對商業銀行風險的敏感度有差別,因此負債流動性應當從零售和公司/機構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背景知識:流動性負債
流動性負債主要包括:活期存款、短期內到期的拆放/存放同業款項、中央銀行借款、定期存款、發行的票據和債券、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其他短期內應支付的負債。
6.1.1 資產負債期限結構
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期限結構是指,在未來特定時段內,到期資產數量(現金流入)與到期負債數量(現金流出)的構成狀況。最常見的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情況時,商業銀行將大量短期借款(負債)用于長期貸款(資產),即“借短貸長”,因此有可能因到期支付困難而面臨較高的流動性風險。
通常認為商業銀行正常范圍內的“借短貸長”的資產負債結構特點所引致的持有期缺口,是一種正常的、可控性強的流動性風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