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目的思維與形式思維
本節將要討論的目的思維和形式思維則是與寫作活動中從動機到運思的實際操作過程息息相關的。馬正平先生主編的《高等寫作思維訓練教程》將這一環節稱為“賦形思維”,他提出的定義是:
所謂“賦形思維”,就是寫作者對自己所要寫的文章的主題、立意(思想、情感、氛圍、性格、特征、信息)的渲染化、造勢化、清晰化寫作行為中所運用的思維操作技術。
該教程還將賦形思維的基本操作模型概括為“重復”與“對比”,以取代傳統文章 學“起、承、轉、合”的結構模式。
我們說,目標是激發寫作動機的內驅力,有明確的寫作理想,有實現理想目標的強烈愿望,是寫作動機啟動的重要因素。而在思維層面,就是要明確寫作的意圖。在此過程中,需要明確建立兩個意識,第一是問題意識,第二是讀者意識。前者關系到寫什么,后者則影響到如何寫。對于作者而言,第一個問題比較難。它包括文學寫作中的選材和學術寫作中的命意。所謂問題意識,它要求作者有提高思想認知的自覺,在平時的讀書和生活實踐中,要勤于思索,思索人生、思索社會、思索自然,思之愈深,蓄之愈久,由量變到質變,提煉出其中有待探索的課題,才能為寫作動機形成,靈感的降臨提供堅實的基礎。有的作者寫學位論文(包括學士、碩士、甚至博士論文),直到答辯時,還說不清自己的論文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其根源就在于目標思維的模糊。當然,下筆之前明確作品的目標受眾(或稱潛在讀者)和功用也很重要,它可以指導你選擇適當的表達方式及行文的語氣風格。
所謂形式思維,包括文體思維、結構思維和修辭思維,其作用在于將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納入形式規范的軌道加以熔鑄。要求作者在寫作中相應地建立文體意識,結構意識和語言意識。西方形式主義理論家克羅齊說:“詩的素材可以存在于一切人的心靈,只有形式,才使詩人成其為詩人。”這段話講出了一個簡單而又意味深遠的道理,即一個藝術家與普通人的區別正在于他能夠自由地駕馭特定的藝術形式去傳達與其他人同樣的關注。換句話說,一個寫作者的專業素養即體現在他能夠按照特定文體形式的規律去處理素材和表達思考。思考是許多人都可以有的,但能以一定形式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那才是藝術家。
首先,不同文類處理題材和立意的方式有著明顯的區別。文學創作、學術論文與實用文體在寫作目標和表達方式上有很大差異自不待言,即便同一文類(如文學作品)中,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不同的體裁在形式規范上仍有很大的差異,從而導致不同文體在題材的選擇、感情的表達、主題的呈現、語言的運用諸方面均形成各不相同的特點和規范。例如在題材選擇上,詩歌往往選擇最打動人的片段和瞬間,小說卻注重連續的事件和曲折復雜的故事,戲劇則更關注沖突激烈的場面和情境。在思想情感的表達上,詩歌通常運用富有暗示性、包孕性的意象和意境來傳情達意;小說則把思想主題滲透到人物的命運和故事情節的發展中;戲劇卻常常把作品的思想通過角色的臺詞抒發出來。因此在下筆之前,我們必須按照不同體裁的特點來思考素材的取舍和主題的呈現等等問題。
結構思維亦是如此。由于人類思維的多樣性,任何事件展開的時空順序,講述方式和閱讀者進入事件的方式都不可能是唯一的。所謂結構的意義,實際上就是通過文本時空順序的精心安排將讀者的視線和注意力引導到作者預定的路線上。而路線的設計則需綜合考慮作品的內容、主題、講述故事的視角、文體,以及合理的閱讀順序等多種因素。
結構一篇作品,不同的作者會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是不管你采用何種方法,都應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例如有利于故事講述的精彩生動、扣人心弦,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利于作品思想的完整表達,有利于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等等。論說性的文本不僅要求論點與論據在邏輯上做到一致,而且這種邏輯思維順序更表現在文本的構思與結構當中,即體現為文章的謀篇和布局結構。謀篇是文章的總體思路,是邏輯的出發點,也是歸宿。謀篇依靠布局來完成,思路體現在具體的結構當中。在構思的過程中,謀篇是對表達的總體設計,包括確定表達的主題,選擇能夠表現主題的材料。然而謀篇不能離開構段,因為篇與段的關系是一盤棋的關系。在構段時,要圍繞主題,把材料分配到各個段落之中,使段與段之間做到段段相生,形成拆不開的連鎖關系。
應當說,在文學性寫作中,結構樣式的豐富性和結構元素的復雜性都會大大超出上述的歸納。例如情節線索的斷與續,描寫的疏與密,敘述節奏的快與慢都是安排一篇作品結構時需要解決的課題。當然,作者可利用的手段也很多,例如懸念與延宕、鋪墊與蓄勢、對比與襯托、重復與留白、呼應與意外、鳳頭與豹尾等等。
修辭思維所思考的是如何運用語言技藝使文章更具表現力和說服力的問題,影響修辭思維的因素則更為豐富。首先需要根據文體要求的不同確定采用適合的語體風格;其次,要選擇作品思想內容的表達策略;其三,要考慮角色對文本語言的影響。詩歌的抒情主人公,小說中敘述者的視角與身份,說話人物的性格與處境,角色對話中的臺詞與潛臺詞,語言沖突與心理沖突,地域文化中的方言與俗語,散文對語言色彩的把握…… 凡此種種,都可能影響一個文本的語言表達方式與風格特點。除此之外,還要懂得巧妙利用語言的種種形式變化、聲韻節奏、句式變換、歧義現象等等,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對此后文還會有詳細分析,茲不贅述。
總而言之,從目的思維到形式思維是寫作行為從立意到賦形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較之前述的多種思維方式,更接近實際的操作層面。而熟練掌握所有寫作思維的技巧,形成高度自覺的寫作意識,養成良好的寫作思維習慣,對寫作水平的提升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