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學習的遷移
第一節 學習遷移的概述
1、定義: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2、種類
①正遷移與負遷移;
②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③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
④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與重組性遷移。
3、作用
①遷移對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②遷移是習得的經驗得以概括化、系統化的有效途徑,是能力與品德形成關鍵環節;
③遷移對于學習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關的培訓人員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第二節 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一、早期的遷移理論
1、形式訓練說
遷移是無條件的、自動發生的
2、共同要素說(桑代克)
遷移是非常具體的、并且是有條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3、經驗類化說(賈德)
強調概括化的經驗或原理在遷移中的作用
4、關系轉化說(格式塔心理學家)
遷移產生的實質是個體對事物間的關系的理解
二、現代的遷移理論
1、強調認知結構在遷移中的作用,主張認知結構中的某些成分是決定遷移能否發生的根本條件。
安德森:認為產生式是認知的基本成分,由一個或多個條件——動作配對構成。
加特納、吉克:認為前后兩種情境中的結構特征、內在關系與聯系等本質特性是關鍵。
2、強調外界環境與主體的相互作用對遷移的影響
強調通過社會交互作用與合作學習,可以促進遷移的產生。
3、遷移的實質
是新舊經驗的整合過程。整合是新舊經驗的一體化現象,即通過分析、抽象、綜合、概括等認知活動,使新舊經驗相互作用,從而形成在結構上一體化、系統化,在功能上能穩定調節活動的一個完整的心理系統。整合可以通過同化、順應與重組來實現。
第三節 遷移與教學
一、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認知結構
3、學習的心向與定勢
二、促進遷移的教學
1、精選教材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相關鏈接:
2020自考報名方法 ※ 2020年自考報名條件 ※ 各地自考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