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質世界及其發展規律
第一節 物質世界和實踐
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的統一。
2.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內容和掌握哲學基本問題的意義:
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方面是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問題,這在哲學上屬于本體論的問題。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不能認識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認識的問題,這在哲學上屬于認識論問題。
②掌握哲學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如何正確回答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如何回答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方面,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如何回答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標準。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以聯系、發展的狀態存在,還是以孤立、靜止的狀態存在的,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區分為辯證法和形而上學。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辯證法或形而上學不是同唯物主義相結合,就是同唯心主義相結合。
3.世界的本質問題,實質上是世界的統一性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存在著一元論和二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一元論有兩種,唯心主義一元論(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一元論(經歷了三種基本形態: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近代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四個明顯局限性:機械性、形而上學性、直觀性、不徹底性),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4.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其基本思想是:
第一、承認世界的統一性,堅持一元論,反對二元論。
第二、認為世界統一于物質,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反對唯心主義一元論。
第三、認為世界是運動發展的、無限多樣的統一,克服了舊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一種或某幾種的具體的物質形態的局限性。
5.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否認物質的運動和運動的絕對性,必然導致形而上學;否認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或主體,必然導致唯心主義。
6.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時間和空間既是絕對的、無限的,又是相對的、有限的,是絕對和相對、無限和有限的統一。
7.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同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
8.實踐是主體能動地改造和探索客體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具有三個基本特點:客觀性、自覺能動性、社會歷史性。三種基本形式:物質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科學實驗。
9.為什么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①勞動實踐是人類和人類社會產生的決定性環節;
②物質生產實踐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的基礎;
③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科學實驗以及其他各種實踐活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相關鏈接:
2020自考報名方法 ※ 2020年自考報名條件 ※ 各地自考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