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
本章要求學生理解歷史規律和人的自覺活動的相互關系,理解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問題,從而進一步深刻領會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第一節 歷史規律和人的自覺活動
一、歷史是人的活動的總和
歷史是無數互相沖突的活動的結果。
恩格斯:無數力的平行四邊形、總的合力。
歷史活動主體是現實的人。
人的活動——自然界人化——屬人的自然——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社會形態的變遷(底→高)
二、人的歷史活動客觀制約性
柳宗元(773-819):勢。《封建論》。
黑格爾:第一個想證明歷史有一種發展、有一種內在聯系的人(恩格斯語)。歷史發展的背后動力:“世界理性”(客觀唯心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正確解決了人的自覺活動與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關系問題。廣大人民群眾活動動機:物質利益(思想動機背后的物質根源)。
歷史是以人為主體、以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為客體之間交互作用的過程。
歷史規律以歷史的全部復雜性為前提。
人們不能隨心所欲地創造自己的歷史。
人的自覺活動受著歷史規律的制約,首先表現為人的活動受著確定前提、條件的制約:社會經濟條件(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社會政治條件(政治制度、特別是國家制度、社會政治組織等)、社會精神條件(精神傳統、思想文化、道德、宗教、教育、科學、藝術、哲學等等)、自然環境。
第二節 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作用
一、貶低或否認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作用是唯心主義的重要特征
唯心主義英雄史觀。
卡萊爾:歷史無非是英雄人物的傳記。尼采。
主觀唯心主義的唯意志論、客觀唯心主義的歷史宿命論。
唯心主義英雄史觀的認識論根源:把支配人們活動的思想動機當作推動歷史的最后原因,不再進一步去探索隱藏在思想動機后面的物質動因。
唯心主義英雄史觀的社會階級根源:鞏固剝削制度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的觀點
二、唯物史觀確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通常指在歷史上未留下姓名,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未打下明顯的個人意志印記的人們,它主要是相對于歷史人物而言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生產是歷史的“發源地”,人民群眾則是歷史的創造者。
三、人民群眾歷史作用的具體表現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社會制約性
民群眾創造了歷史,而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動本身又不得不受歷史條件的制約,制約著群眾活動的歷史條件包括經濟的、政治的和精神的。
第三節 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
一、個人及其歷史作用的一般原理
唯物史觀確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并不否認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而歷史人物是在社會發展中起過顯著作用的個人,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由普通個人到杰出人物,領袖人物,毫無例外地受到他們與集體、群眾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制約,個人只有在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才能求得個人本身的發展
二、普通個人的歷史作用
普通個人:歷史典籍中看不見,但實際存在的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水與舟之喻”。
普通個人的歷史作用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1、普通個人也可以作出偉大的事情來。2、普通個人為歷史輸送杰出人物,歷史上的杰出人物由普通個人發展而來。3、在現代科技高度發達條件下,普通個人有可能對歷史發展發生“超常性影響”。
三、歷史人物的歷史作用
歷史人物是指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人物。
杰出人物:反映時代要求,代表進步階級層利益,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的代表人物。
歷史人物,特別是杰出人物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特殊作用,歷史人物是歷史事件的發起者,是實現一定歷史任務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歷史人物可以加速或延緩歷史任務的解決,甚至對歷史事件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但不能解決一定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
歷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受人民群眾及其實踐活動的制約。
任何歷史人物,特別是杰出人物的出現,都體現了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時勢造英雄”。任何杰出人物的出現及其作用都是歷史必然性的體現。具體的杰出人物具有偶然性
第四節 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1、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3、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4、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
無產階級政黨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宣傳工作“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群眾利益無小事。”
相關鏈接:
2021自考報名方法 ※ 2021年自考報名條件 ※ 各地自考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