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隙犯與非隔隙犯:
隔隙犯是指實行行為與犯罪結果之間存在的時間的、場所的間隔的犯罪。非隔隙犯是指實行行為與犯罪結果之間沒有時間、場合間隔的犯罪。
加重犯:
是指刑法分則條文以基本犯為基礎規定了加重情節與較重法定刑的犯罪,其中又可以分為結果加重犯與情節加重犯,實施基本犯罪因發生嚴重結果,刑法加重了法定刑的犯罪,稱為結果加重犯;實施基本犯罪因具有其他嚴重情節,刑法加重了法定刑的犯罪,稱為情節
加重犯。
身份犯:
以特殊身份作為主體要件或者刑罰加重、減輕的法定事由的犯罪,稱為身份犯。
基本犯:
是指刑法分則條文規定的不具有法定加重或者減輕情節的犯罪。
減輕犯:
是指刑法分則條文以基本犯為基礎規定了減輕情節與較輕法定刑的犯罪。
犯罪: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集體所有或公民私有財產,侵犯公民人身、民主和其他權利,以及其它依法應受刑法處罰的危害社會行為,都是犯罪,但情節顯著輕微
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刑事責任:
是指行為人對違反刑事法律義務的行為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的一種應有的、體現國家根據刑法對該行為人否定性道德政治評價的承擔標準。
犯罪構成:
是刑法規定的,決定某一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一切主客觀要件的有機整體。
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
按照刑法理論的通說,在解釋構成要件要素和認定是否存在符合構成要件要素的事實時,如果只需要法官的認識活動即可確定,這種構成要件要素便是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
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
在解釋構成要件要素和認定是否存在符合構成要件要素的事實時,如果需要法官的規范的、評價的價值判斷才能認定。這種構成要件要素就是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
犯罪主觀要件:
是指刑法規定成立犯罪必須具備的,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
犯罪故意:
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