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全球化
一、全球化的涵義與特征
(一)全球化的涵義
“全球化”一詞是近幾年來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全球經濟活動趨向于廣泛的跨國化、生產力的國際化,世界各國家經濟越來越緊密聯系。
現階段的全球化的主要形式是經濟全球化。
(二)全球化的特征
全球化是一個客觀的歷史進程。
全球化是一個多維度的過程。
全球化是世界各國的共同性與差異性相統一的客觀要求。
全球化是一個不斷出現矛盾和沖突的過程。
二、全球化的發展階段與表現(06.4)
(一)全球化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萌芽階段。從15世紀末期到18世紀中期。
第二階段:開始階段。從18世紀中葉直到19世紀70年代。
第三階段:起飛階段。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
第四階段:增強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一直到現在。
(二)當前全球化表現
以跨國公司為主的經濟全球化
交通與通訊的全球化
信息全球化
政治的多極化
文化全球化
全球性問題要求人們在實現自己本國利益的同時為實現世界的共同利益承擔責任,每一個國家都要為解決這些問題而努力。
三、全球化與中國
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發展的根本趨勢,任何國家都無法避免。
(一)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
改革開放是中國越來越融入到全球化進程中,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經濟上,我國經濟同國際市場逐漸接軌,進出口貿易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外資在投資與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不斷擴大。
2.在政治上,中國建立了民主政治體制,加強了與西方各國的接觸,融洽了曾經因冷戰而凍結的關系,可以更廣泛地參與國際事務,成為多極中地一極。
3.在文化上,“思想解放”運動為全球先進思想文化的引入創造了條件,促進了全球文化同中國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機遇。
(二)目前面臨的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居支配地位,而發展中國家則處于“外圍”和“邊緣”的地位。
2.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動搖了西方霸權的地位,引起它們的恐慌。他們處處對我國施加壓力、制造麻煩。
3.隨著中國對全球化參與程度的加深,中國的文化建設受到了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西方意識形態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挑戰。二是西方一些腐朽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
4.國家安全方面,目前還存在著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等影響世界和平的因素,我們所面臨的國際安全環境并不樂觀。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加入WTO,其中關于入世的利弊得失似乎已有共識。加入WTO會給我國內的部門帶來巨大的效益。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會給一些部門帶來挑戰,特別是農業、汽車工業、銀行業、保險業和電訊業等。其次,入世后,最大的風險其實不是關稅銳減,不是市場準入,而是我們還沒有做好準備。
面對加入WTO帶來的挑戰,我們必須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首先,必須明確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位置,以此為制定全球戰略的前提。
其次,要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發展自己。
第三,增強綜合國力以確保國家安全。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