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變態心理學研究中的一般性問題
1、變態心理學研究的主要目的
(1)建立有效的心理異常診斷體系
(2)對心理異常病理學特征的描述
(3)對心理異常病因的描述
(4)對心理異常病程的描述
2、變態心理學研究的特點
(1)變態心理學的研究目的是要科學的描述、預測,以及理解心理異常問題。
(2)理解變態心理還包括揭示兩個變項或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
二、個案法與調查法
研究心理異常現象比較直接的方法是臨床法,包括個案研究與調查研究。這種研究方法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直接與病人接觸,收集與他們的心理異常有關的信息,并進行分析和綜合,以期獲得規律性的認識。
1、個案研究法
(1)個案研究法即收集和分析某個病人的材料,它是變態心理學研究史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個案研究是關于個體生活的詳盡描述;有些研究基本上是歷史的、回顧性的,目的在于提示心理障礙的原因。
(2)個案研究法的缺點:
1)首先,這樣收集來的材料,不易區分哪些是心理異常發生之前就有的特點,哪些是心理異常中的表現。
2)其次,對材料的分析也比較困難,因為個案研究的材料缺乏統一性和條理性,難以數量化。
3)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它的主觀性色彩比較濃厚,因為采用回顧性研究的方法,影響病人自我報告的因素很多,難以有客觀的指標。
2、調查研究法
(1)調查研究法:調查主要是用來計算擁有某些經驗的人數。這種信息是從官方記錄,或者電話訪談一群樣本得來的。這樣搜集的信息對籌劃心理健康資源頗有幫助,但這種信息很少提供病因或有效的治療。
(2)調查有兩種:
1)反應式調查,即要求受試者在訪談時,或在印好的問卷上回答問題。
2)非反應式調查,即使用可利用的現成記錄,來尋求欲調查對象群中成員的反應。
三、相關法
1、相關研究是利用相關分析技術,考察兩個變量之間是否有聯系,以及相互關聯的緊密程度的一類研究的總稱。
2、高危設計,即選擇那些更可能出現某種心理異常的人進行前瞻性研究。
3、一項考察認知歪曲同抑郁癥間關系的研究發現,兩者呈正相關關系。
四、發展與縱橫研究
五、實驗法
1、實驗法是變態心理學研究中應用最廣、最適合用來檢驗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一種研究(武漢自考)方法。一般是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實驗者系統地操縱或改變一個或幾個變量,觀察、測量和記錄伴隨著它的其他變量的變化,以考察它們之間的關系。
2、變態心理學中實驗有以下幾種類型:
(1)兒童實驗
(2)動物實驗
(3)病程實驗。病程實驗是變態心理學中最獨特,也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實驗方法。
(4)治療性實驗
第三節 對心理異常認識的歷史演進
一、中國古代對心理異常的看法
1、中國古代的醫學知識,最早匯集在戰國時期成書的兩部著作,即《素問》和《靈樞》,合稱《內經》。
二、西方變態心理學的歷史發展
1、古代時期
(1)古代早期
1)在古希臘,希波克拉底把心理異常歸納為體內四種體液的失衡,是疾病,并且有器官上的原因。這種思想構成了心理異常醫學模型的先驅。
2)古希臘的蓋倫繼承并復活了希波克拉底的思想,認為人由于自愛而導致自我錯覺,并由此出現沖動和錯誤,因此,心理異常者應由一個誠實的人進行監督。蓋倫認識到了某些心理問題的環境誘因,并提出了類似合理情緒療法的心理治療技術。
2、中世紀
3、文藝復興期
4、現代時期
(1)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對心理異常原因的看法主要歸為兩個方面:一是器質因素,二是心理因素。
(2)德國精神病學家克雷佩林是這個時期精神醫學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他以器官(武漢自考)病理學的觀點概述了精神疾病,強調神經系統失調是心理異常的關鍵性問題。克雷佩林,德國精神病學家,現代精神病學的主要開創者。
三、現代變態心理學的奠基
1、對異常行為的實驗研究
(1)克雷佩林是實驗心理病理學的奠基人。
(2)1906年普里恩創辦了世界上第一份專業雜志《變態心理學雜志》
2、從生物學原因理論到醫學模式
(1)德國精神病學家格萊辛格19世紀中葉首次系統地提出了生物學原因的理論。
3、心因性理論的奠基
麥斯默與催眠術
(1)他提出“動物磁性說”,認為星球的運動控制著宇宙磁力流的分布,而這種磁流的移動決定了人的身心健康與疾病。
>>>>自考備考歷年真題很重要 點擊下載萬題庫免費做真題,還有專業老師的答案解析哦!
相關鏈接:
2022自考報名方法 ※ 2022年自考報名條件 ※ 各地自考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