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與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27——1937)
一、 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發生的歷史背景和條件:
1、 國民黨破壞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統一戰線,開始了長達十年之久的由中國共產黨單獨領導革命的格局
2、 1928年前后,國際無產階級文學運動蓬勃發展,成立了國際革命作家聯盟
3、 從混合型的革命文學,進而提倡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二、 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主要團體:
創造社:主要人物:郭沫若、成仿吾、馮乃超、李初犁)
太陽社:主要人物:蔣光慈、錢杏?
三、 革命文學論爭的主要兩方:創造社、太陽社——魯迅、茅盾
四、 創造社、太陽社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主要觀點及其錯誤:
主要觀點:1、文學是有階級性的
2、文學是宣傳的武器
3、無產階級文學的作者,不必一定要出自無產階級,要獲得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
錯誤:1、對當時中國社會缺乏準確的分析,因而對中國革命的性質、革命的主要任務、革命的對象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觀點
2、夸大文學的作用
3、對“五四”以來的文學進行批判
五、 魯迅關于革命文學的主要觀點及其意義:
主要觀點:1、批評他們夸大文藝的作用,不相信文藝有旋乾轉坤的力量
2、肯定文藝的宣傳作用,一切文藝固是宣傳,而一切宣傳卻并非全是文藝
3、革命文學當先求內容的充實和技巧的上達,批評那些腦子里存著許多舊的殘滓的自封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家
意義:魯迅的這些觀點,批評了創造社、太陽社的錯誤,是對革命文學的重要理論貢獻。特別是強調革命文學要求“內容的充實和技巧的上達”,強調“一切宣傳卻并非全是文藝”,對革命文學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六、 革命文學論爭的性質和收獲:
性質:革命文學家內部的論爭
收獲:1、擴大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影響,糾正了創造社、太陽社的一些理論錯誤,使他們對魯迅、茅盾的態度有所改變
2、形成翻譯介紹和學習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熱潮,使革命文學運動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提高了論爭雙方的思想
3、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七、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1、 成立時間:1930年
2、 地點:上海
3、 性質:站在無產階級的戰線上,攻破一切反動的保守的因素,而發展被壓迫的進步的要素,援助而且從事無產階級藝術的產生。
4、 主要刊物:《北斗》、《萌芽》等
5、 解散的時間:1936年
八、 中國現代的戲劇運動,這時期也從“愛美的”戲劇向左翼戲劇運動發展
九、 1930年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簡稱劇聯)成立
十、 中國詩歌會:
1、 成立時間:1932年,或30年代初期
2、 性質:自覺地與無產階級革命取同一步調,以大眾化為創作目標的現實主義詩歌團體。
3、 主要成員:穆木天、蒲風等
4、 會刊:《新詩歌》
十一、魯迅在左聯成立大會上的講話《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主要內容:1、“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為“右翼”作家的
2、對于舊社會和舊勢力的斗爭,必須堅決,持久不斷
3、應該造出大群的新的戰士
4、聯合戰線目的都在工農大眾
意義:左聯綱領性的指導文獻,是魯迅對初期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
十二、左聯的成就和貢獻:
1、 左聯的成立推動了左翼文藝運動的發展,劇聯、中國詩歌會使左翼文藝運動成為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文藝運動
2、 密切了文藝與革命的聯系,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展開英勇斗爭
3、 粉碎了國民黨的文化“圍剿”
4、 進一步開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傳播
5、 進行了三次規模很大的文藝大眾化討論
6、 對革命文學初期創作中的錯誤傾向,特別是“革命的羅曼蒂克”傾向進行了批評、清算,貢獻了新的題材、新的主題、新的人物、新的精神。
7、 培養青年文學作者
十三、左聯的錯誤及缺失:
1、 政治上的左傾錯誤
2、 理論上的教條主義傾向
3、 組織上的關門主義、宗派主義傾向
十四、左聯五烈士——柔石、殷夫、胡也頻、馮鏗、李偉森
左翼作家:洪靈菲、潘謨華、應修人
十五、兩個口號的論爭:
1、“國防文學”的口號
2、“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
兩個口號的論爭的背景:日寇擴大對華侵略戰爭和國內階級關系的新變了,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
十六、魯迅在論爭中的主要意見:
1、 贊成一切文學家,任何派別的文學家在抗日的口號下統一起來的主張
2、 不能說:作家在“國防文學”的口號下聯合起來
3、 我們仍可以互相批判,革命文學的領導責任要“更加重”,“更放大”
十七、兩個口號論爭的性質和收獲:
性質:左翼文藝界在新形勢下圍繞建立文藝界統一戰線而發生的思想分歧和論爭。
收獲:救亡新形勢下文藝界的廣泛團結,為過渡到下一時期的抗戰文藝運動和建立更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準備了較充分的思想條件。
相關推薦:
2024年自考精選考點資料 ※ 學習打卡 ※ 萬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