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和輸血法
靜脈輸液的目的
★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
用于脫水、酸堿代謝紊亂病人。
★補充營養,供給熱量
用于消耗性疾病,胃腸道吸收障礙及不能由口進食,如昏迷、口腔疾病等病人。
★輸入藥物,治療疾病
如輸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輸入解毒藥物起到解毒作用,輸入脫水藥降低顱內壓。
★增加循環血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及微循環灌注量
用于嚴重燒傷、大出血、休克等病人。
周圍靜脈輸液法
1.部位:上、下肢靜脈
2.穿刺部位選擇的原則
(1)根據注射量和輸液時間:
注射量大,輸液時間短——大靜脈;
長期輸液——由遠端小靜脈開始。
(2)根據藥物性質:刺激性、黏稠度大的藥物宜選用大靜脈。
(3)根據病人靜脈狀況:選用平直柔軟富有彈性的靜脈,已多次穿刺的部位應避免再次穿刺。
(4)根據病人安全、活動和舒適的需要:避開關節,盡量選擇病人活動限制最少的部位。
3.密閉式輸液法
(1)一次排氣成功的標志:茂菲滴管液面在1/2或2/3處,輸液管內無氣泡,液體無外溢。
(2)穿刺固定:
消毒:距穿刺點上方6cm以上結扎止血帶。穿刺見回血后,將針頭平行再進入血管少許,放松止血帶和調節器,囑病人松拳,膠布固定。
(3)調節滴速:
成人40~60滴/分,兒童20~40滴/分;
速度宜慢:年老體弱、嬰幼兒、心肺疾病;
速度可快:脫水嚴重、心肺功能良好者;
速度要慢:含鉀藥物、高滲溶液,升壓藥等。
頸外靜脈輸液法
1.適應證
(1)長期輸液而周圍靜脈不易穿刺者;
(2)周圍循環衰竭的危重者,需測中心靜脈壓;
(3)長期靜脈內滴注高濃度、刺激性強的藥物,或行靜脈內高營養療法者。
2.穿剌點:下頜角和鎖骨上緣中點連線之上1/3處,頸外靜脈外緣進針。
3.封管 輸液結束用0.4%枸櫞酸鈉生理鹽水1~2ml或肝素稀釋液注入硅膠管內,將無菌靜脈帽與針栓部旋緊。
4.拔管 動作輕柔;長期置管者應邊抽邊拔,避免殘留的小血塊落入血管內;拔管后加壓數分鐘,避免空氣進入靜脈。
靜脈留置針輸液法的優點
保護病人靜脈,避免反復穿刺引起血管損傷和減輕病人痛苦;
利于病人活動及搬運,減少輸液滲漏;
保持靜脈通道通暢,便于及時給藥和緊急搶救;
減輕護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尤其適用于需長期輸液,靜脈穿刺困難者。
相關推薦:
2022年初級護師考試模擬試題 | 2022初級護師復習資料